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一部电影撼动一个国家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4-19 浏览:

在去年的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部以色列影片[狐步舞]摘得评审团大奖。这是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的第二部剧情长片。狐步舞起源于黑人舞蹈,在上个世纪传到上海滩,俗称“慢四拍”随后风靡全国。现在也常见于社区广场舞。虽然电影以一种社交舞蹈名字命名,但不要被这个片名骗到,这是一部地道的战争片。

[狐步舞]不仅赢得评委喜爱,也降服了欧美主流媒体人。它在烂番茄的新鲜度高达96%,Metascore也有90分。

[狐步舞]在IMDb评分7.5,本片1080p资源已出

《综艺》杂志评价道:“这是一部无所畏惧的获奖电影,构思巧妙,视觉大胆,服务于主题,而不是本末倒置。”

《Vulture》评价说:“没有一个场景是以直线展开的,德系犹太人的内心充满了紧张,甚至在休息时,他似乎也在激烈地运动。”

与外媒的赞扬相比,[狐步舞]在以色列国内反而遭到了谴责。以色列文化部长Miri Regev发言称,“以色列艺术家以艺术的名义传播谎言,煽动年轻一代反对世界上最道德的军队”,同时呼吁国家停止资助那些“成为我们敌人宣传武器”的电影。

同一部电影得到了天差地别的待遇,是部长被戳中痛处急得跳脚,还是美帝亡以之心不死?毛茨用一部[狐步舞]撼动了一个国家吗?

[狐步舞]围绕费德曼一家展开,是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电影。第一幕始于一场离别。

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军属们最怕的或许就是陌生军人的突然造访。门外的军方代表们尚未表明来意,费德曼太太就顺理成章地昏厥、抽搐。军装胜过千言万语。丈夫麦僵在不远处望着这一切,听着代表机械地宣布儿子的死亡。

身经百战的代表们操作熟练地给费德曼太太打了一针安定

一场变故令费德曼家瞬间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妻子借助药物暂时回避了现实;麦可偷偷自残来转移情感的疼痛;而他住在疗养院的母亲听到这个噩耗后,丝毫没有波澜。

疗养院的老人们结伴跳着狐步舞

军方代表再次登门,这个家庭迎来了又一次震荡:牺牲士兵是另一家的儿子。

失而复得带给麦可的不是狂喜,他从茫然虚脱到歇斯底里,就是没有释然。麦可再不想承受丧子之痛,立刻决定动用关系把儿子平安接回家中。

骤然接到儿子死而复生消息的麦可

影片的第二幕把镜头对准了儿子乔纳森。

他还活着,与几位战友一起负责守护补给路线,盘查往来车辆。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最常经过的是一只悠哉的骆驼,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危险。

执勤的乔纳森为战友讲解狐步舞步:

前前,右停,后后,左停,前前,右停,后后,左停……

平静很快被打破,他们判断失误,任务出现纰漏。上级平静地拾好烂摊子,捎带手给几人做了粗暴的心理治疗:趁早儿习惯吧,这就是战争。

浴血奋战后,关系户乔纳森也踏上了归家的路途。这时,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乔纳森日记本上的漫画,他在父亲脸上画了大大“X”,还揪出了奶奶精神失常的真相。

儿子画出了父亲心中的脆弱

影片的第三幕又回到了费德曼家。

麦可与妻子陷入了争吵与指责。一根大麻过后,麦可道出了自己深藏的秘密:他曾因一次错误的指令害得战友们集体丧生,唯独自己安然无恙。

妻子一直假装无视丈夫不欲言表的脆弱

影片结尾处,这对夫妻相拥着跳起了狐步舞。二人似乎暂时和解,两只同样因自残而受伤的手轻轻交叠在一起。

[狐步舞]延续了毛茨的前作金狮奖影片[黎巴嫩]中对战争的控诉与反思。

[黎巴嫩]根据毛茨的亲身经历改编。在爆发于1982年的第一次黎巴嫩战争(又称“第五次中东战争”)中,4位年轻的坦克兵应上级指令进入黎巴嫩平民村庄清除恐怖分子。很快,这几个年轻人被迫陷入了无差别的盲目杀戮中,变成了杀人机器。

[黎巴嫩]比[狐步舞]在IMDb及豆瓣都低了0.6分,很多人化身业事专家质疑它的合理性:

新兵有这么菜吗?1982年以色列的坦克是这种结构吗?

这个剧本毛茨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才完成,在采访中他坦言,每次回忆起那场战争时都有股肉体烧焦的味道萦绕左右。

[狐步舞]中同样有4位参军的年轻人,与[黎巴嫩]的坦克兵相比,他们虽然不属于一线部队,然而心中对战争的恐惧没有因此减弱。一颗从车中滚下来的疑似手榴弹,让他们端起枪把一车年纪相仿的阿拉伯乘客打成了筛子。

可惜那只是个啤酒罐。

“肇事”啤酒罐

费德曼家族几代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麦可的母亲从集中营幸存,一本伴随她逃过大屠杀的祖传圣经是她的信念支柱。麦可用圣经换取色情杂志的举动直接让她精神崩溃。

麦可用圣经换来的色情杂志

麦可能向儿子坦然讲述这件旧事,却无法提及战时的遭遇。影片开头,妻子昏迷后麦可的僵硬与他亲眼见证战友被焚烧时如出一辙。即使他暗示自己,儿子的降临代表神已经谅解他的“误杀”,可显然那场意外带来的阴霾远没有散去。

多年来,麦可一直伪装成常人模样,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可内心的伤口却从未愈合。家中每个人——甚至宠物犬,都看得到他的脆弱。

乔纳森,他一生都活在战争的笼罩下,命运也跟着遭到了愚弄。一双属于绘画的手,转而拿起了武器,娴熟扫射滥杀无辜。

没有敌人的作战

与[黎巴嫩]不同的是,[狐步舞]多了古希腊式的悲剧色彩。那贯穿电影始终的狐步舞,揭示了费德曼一家生活的真相:无论经过多少步,最后总要回到起点。

人想要握住命运的咽喉却反被玩弄。如同《俄狄浦斯王》中,竭力摆脱弑父娶母的神谕却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牵引,一步步迈进它为你织就的罗网。

导演毛茨在现实中遇到过相似情景,这也是[狐步舞]的灵感来源。

当我的大女儿上学时,她从来没有准时起过床,为了不迟到,她会让我为她叫一辆出租车。这让我们花了不少钱,有一天早上,我气疯了,告诉她让她像其他人一样坐公交车,如果她迟到了,也许她以后能学会准时起床。

她走后半小时,我从收音机里听到有人在她乘坐的5路公交车上自爆,造成数十人死亡。我试图打电话给她,但由于意外,手机运营商已经瘫痪了。过了一会儿,她回家了。她没赶上爆炸的公交车——她在车站看到了它,但是没追上,车开走了,于是她上了下一趟车。(翻译自The Times of Israel)

我们能从中习得什么呢?没有。

我们只是做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正常选择,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法预估的暴击。

导演毛茨接受采访

充满宿命轮回感的[狐步舞]打肿了当今网络上很多键盘战争狂人的脸。他们看多了战争题材电影,玩儿通了战争题材游戏,就以为自己是身经百战的军事专家——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其实只是上网会当喷子,下网惯装孙子。

在他们口中,战争仿佛比升学、就职来得简单得多。作战、武统,无需十年八载现在通通只要3天。3天,一个地区打包带回国,参战人员毫发无损。他们美化战争,以为这是成为人生赢家的最佳途径。同时坚信自己能成为战斗英雄,正如目睹战友牺牲前的麦可,或是那些被炸飞前的士兵。

[黎巴嫩]中的战争场面

[心灵捕手]中肖恩对威尔说:“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 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争,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垂死向你求助。”

我们和平得太久,早就淡忘了战争的可怕之处。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道: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

被“牺牲”的乘客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费德曼家的每一代人都在重蹈覆辙,饱受战争的蹂躏,他们是很多生活在战争阴霾下家庭的缩影。有些错误、悲剧本可以避免,可它们还在延续。

一部电影能撼动一个国家吗?

被文化部长Miri Regev言论煽动的群众给导演毛茨发去了不少死亡威胁,即便Miri Regev本人承认,她在发言前还没有观看过这部电影。

据不完全统计,1948年至1997年间,20093名以色列士兵在战斗中丧生,75000名以色列人受伤,近10万名以色列人被视为残疾退伍军人。2000年以后,经常性冲突给以色列带来的人员伤亡总数(包括士兵与平民),也在向2万人逼近。最近一次发生在2014年。

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推荐阅读

HappyBoy-【2024年5月更新】

​Francis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因为家里富裕,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由于父母长期住在国外,他就自己带着2个美丽的女佣住在一所豪华的公寓里,可是他总感觉寂寞,因为空的房间太多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注意,就是把这座房子

2024-05-29

听话的女友见网友-【2024年5月更新】

​我是刚进社会的新鲜人跟小敏认识是在她高三的时候她是东南亚侨生,自己来台湾念书不知道是人在异地所以比较开放还是个性使然大概认识二个礼拜就全垒打了侨生来台念书进大学有保障名额当年小敏很顺利的进入一所北部的

2024-05-29

公车上的私密天堂-【2024年5月更新】

​本帖最后由 家合 于 2019-12-23 11:58 编辑临上班时,忽然发现机车怎么也发动不了,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逼近!只能等下班回来再处理了~!一路小跑的赶到公车站时,发现人怎么这么多阿!!这么炎热的天气,挤上一辆沙丁鱼般的公车,

2024-05-29

强暴OL-【2024年5月更新】

​杨展是个某企业公司的小职员,杨展盡忠职守,生活过的平淡,很自在!并沒有想过要升迁,也许是因为家中沒有老婆的原因吧!人家常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个女人」大概就是这各意思,杨展平时并沒有什么休闲,生活

2024-05-29

经历改编:我和我的化学老师-【2024年5月更新】

​(一)高二,今天和往常一样。在我的记忆中高中总是灰蒙蒙的,也是时因为高考的压力。生活没有任何颜色,没有任何味道。一早就听说要新来一个化学老师。几个女同学叽叽喳喳地探讨和猜测着新老师是什么样子。我则毫不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