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地跨欧亚的土耳其,为什么二战后屡次“倒戈”-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4-14 浏览:

近几个月来,土耳其戏剧般从美向俄的“倒戈”,赚足了世界舆论的眼球。 几个月前还和俄罗斯剑拔弩张,大有与俄罗斯一战架势的土耳其,却在一场未遂政变之后飞快倒向了俄罗斯。纵观土耳其在二战之后屡次“倒戈”的表现,就能看出土耳其重要的地缘价值,以及围绕土耳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土耳其为什么那么重要?

土耳其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就土耳其地缘政治角度而言,横跨欧亚两洲,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并与叙利亚、伊拉克等国接壤。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尤其是其控制下的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守着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突出。

此外,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土耳其又是一个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文化中包容了多种文明,具有其开放性和多元性。因此,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命运,必然在各个国家之间纵横捭阖中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出于土俄历史宿怨,土耳其在冷战初期倒向美国

早在近代国际关系中,俄国和土耳其的关系就极其微妙。俄国自建国以来就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要获得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从而进一步扩大在欧洲以及地中海的影响力,取得霸权地位。而黑海的出海口正是土耳其所占据的土耳其海峡。因此现代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历史上和俄国打了十次俄土战争。直至二战结束,在原俄国之上诞生出的苏联仍没有放弃控制土耳其的想法。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土耳其也被迫在二战之后倒向美国一方。

地跨欧亚的土耳其,为什么二战后屡次“倒戈”-

(俄罗斯与土耳其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十次大规模战争)

在二战期间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大大影响了冷战初期的苏土关系。在二战时期,土耳其为求国内和平,企图“中立自保”,不惜亲德反苏。在战争初期虽没正式参战,但与纳粹德国早在1941年6月18日签订了《土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出售给纳粹德国大量武器与急缺资源,允许纳粹德国通过土耳其海峡威胁苏联。这让斯大林对土耳其非常不满,指出土耳其在二战末期的参战行为只是一种为了确保本国利益在战后不受盟国影响的投机行为。这也导致了冷战初期土苏关系一直保持僵持甚至敌对的关系。

相比于俄国与土耳其的历史羁绊,美国和土耳其的交往历史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土美关系受历史的影响因素较小,受现实因素的影响较大。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又在不断推动着土美关系的发展。早在在二战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注意到土耳其在战后可能拥有的战略价值。因此,当苏联一味地排斥土耳其亲德的时候,美国却采取了怀柔政策,也就是支持土耳其在二战时期的“中立”做法,并对土耳其进行援助来“确保土耳其不受战争的影响”。土耳其由此对美国产生了好感,在冷战初期走向了美国的阵营。

“朱庇特”导弹事件让土耳其第一次“倒戈”

斯大林逝世后,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土苏关系逐渐缓解,发生了质的变化。赫鲁晓夫执政初期,由于斯大林时期对土态度的过度强硬,以及历史上的教训,土苏关系仍然保持这一种僵化状态。但是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土苏关系开始逐渐解冻,苏联也意识到土耳其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把土耳其置于战略缓冲带之外。美国此时也加紧控制土耳其,于1959年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庇特”导弹,这也成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为换取苏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美国在未与土耳其充分商议的情况下,单方面做出了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决议,引发了土耳其人的强烈不满。正是这次危机让苏联看清了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的。

地跨欧亚的土耳其,为什么二战后屡次“倒戈”-

(发射中的美制“朱庇特”导弹)

由于美国将其利益置于了土耳其的利益之上,土耳其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也因此开始调整对美的政策,不再是亦步亦趋,跟着美国的步伐走。1964年塞浦路斯危机爆发,土耳其政府为维护其在塞浦路斯岛上土耳其人的利益,出兵塞浦路斯。但这一行为使美国极为不满,美国认为土耳其和希腊都是北约成员国,不希望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内讧场面,因此196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致信土耳其总统伊诺努声称:“对塞浦路斯的军事干涉会引起苏联的直接干预。如果土耳其没有获取北约盟国的充分赞同和理解,单方面行动而引起苏联干预的话,我希望你能明白北约盟国不会有机会去考虑他们是否有义务支持土耳其反对苏联的干预。”这就是著名的“约翰逊信件事件”。土耳其将这封信件内容公之于众,引起了土耳其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土美关系迅速恶化。

苏联看准时机,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坚决支持土耳其。在1964年塞浦路斯问题升级之后,苏联立即派波德戈尔内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并声称支持土耳其在塞浦路斯问题中所持的立场。并在1966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对土耳其进行了苏土建交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这和美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为了苏联企图在中东制约美国的一个筹码。

美国为了惩罚土耳其,于1975年开始了对土耳其为期三年的武器禁运,土美关系降到了有史以来的“冰点”。此时的土耳其反应也不像五十年代一样逆来顺受,对美国进行了反击,在1975年土耳其政府接管了在土耳其与北约无关的所有美军基地。土耳其迫使美国驻土耳其军队处于一种“临时地位”,并对美军基地和驻土耳其的美军加以限制。

苏联侵略阿富汗,土耳其第二次“倒戈”

土耳其并没有在冷战的大背景之下迷失方向,与苏联近在咫尺的距离也让土耳其被迫始终坚持着“中立”原则的国策。在随后1979年苏联 入侵阿富汗之后,土耳其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危机,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阿富汗、第二个捷克斯洛伐克。因此在冷战末期也与苏联的关系进行了调整。

1978年,美国基于对土耳其倒向苏联阵营的担心以及想要修复土美关系的考虑,结束了对土耳其的武器禁运,而土耳其也出于进一步促进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考虑,不再特别依赖中东国家石油资源的考虑之下,发展同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关系,土美关系开始回升。

随着八十年代中东国家的石油价格下跌,土耳其从对中东国家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不再受阿拉伯国家石油问题的牵制,同时也积极发展同以色列的关系,因此土美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回升。土耳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接受了美国的大量经济援助,但在接受经济援助的同时在安全问题上没有让步,仍然反对美国在海湾地区实现快速反应的要求,这也体现出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已趋向独立自主,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

内部政变失败,土耳其第三次“倒戈”

地跨欧亚的土耳其,为什么二战后屡次“倒戈”-

(政变失败后叛军遗弃的武器)

冷战结束后,土耳其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俄土关系曾经一度恶化,加之“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侵袭,给土耳其的外交处境雪上加霜。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政变,却让这一地区的局势天翻地覆。埃尔多安提前从俄国方面接获情报,粉碎了政变,并迅速的倒向了俄罗斯。归根结底,还是土耳其自身对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而土耳其在未来会不会有第四次“倒戈”,也要看未来的局势发展变化。土耳其讲求外交上的独立自主,但事实上,也还是局限于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自身的一些应对措施。

七、参考文献:

1.何显亮:《冷战时期塞浦路斯因素对土美关系的影响》,《学理论》2012年第26期

2.李小军:《论二战后土耳其中东政策的演变》,《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第3期

3.邓凤玲:《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土耳其关系发展的表现》,《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21期

4.崔丕:《美国对土耳其政策的演变(19451960年)》,《暨南史学》2004年第1期

5.黄民兴:《历史的轮回与帝国情结战后土耳其外交的三次转型与“阿拉伯之春”》,《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