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3-19 浏览: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从1917年开始,入冯玉祥部,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0年,张自忠战死,享年49岁。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在张自忠将军的一生中,1937年7月下旬是一个特殊时期,当时大量日军集结华北,平津已成危地,张自忠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奉命代理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及北平市长的职务,与日寇周旋。这段经历却被当时人们误以为投敌,直到他牺牲后,还有人认为他是以死表清白。这种说法受到张自忠外孙车晴的质疑,他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依据,驳斥了一些别有用心人的猜疑。

张将军回军后,率领部队在河南北部整休了近两个月,1938年1月底,59军奉命划至第五战区,归李宗仁指挥。张将军对日作战,每战都抱定必死决心倾力而战,屡建战功。

一战淝水,1938年2月,张将军率59军抵达蚌埠附近的淮河左岸地区,阻击北犯的日军第十三师团一部,将日军击退,并攻占了小蚌埠。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再战临沂,1838年3月初,张将军奉命率部驰援临沂。59军在庞炳勋部40军的配合下,奋力鏖战七昼夜,将日军中号称“铁军”的第五师团(板垣师团)所属的坂本支队击退。蒋介石称临沂之战“是为我抗战以来克敌制胜之始”。临沂大捷后,张将军升任第27军团军团长,同时国民政府明令撤销了对张将军的撤职查办处分。

三战徐州,1938年3月下旬至5月期间,张将军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在临沂、郯城、邳县一带连续与日军作战。5月中旬,在徐州撤退过程中,张将军奉命率部断后,于5月24日成功突出日军的重重包围,到达安徽亳县。

战役中身负“汉奸”骂名的张自忠率部急行军180里抢渡沂河,以劣势装备强攻板垣师团,激战5昼夜将其击溃。战后面对记者团张自忠一言不发,放声大哭。两年后张自忠马革裹尸,而那些骂他汉奸的人却有不少投靠了日寇。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其实当时日军被张将军打得苦不堪言,当知道张自忠阵亡的时候,自发为张将军安置了简易陵墓,后来蒋公要求把张将军遗体送回,日军特意下令停止轰炸一天,以免损毁张将军遗体。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年李先念主席书:“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誉张将军是一位:“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这不仅是代表全国人民表彰张将军的战功和牺牲的壮烈,同时也表彰了张将军1937年在华北“忍痛含垢”和“忍辱待时”的高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