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抗战中的江阴海战:中国海军一战几乎全军覆没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4-02 浏览:

海军,是一个浪漫的话题,但抗战时期的中国海军,却与浪漫无缘。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海陆空三军中,以海军与日军的实力相差最大。由于日军拥有强大的海空力量,战争中我国海军的力量很快损失殆尽,以至于在谈起抗日战争中海军的战斗,很多朋友感到茫然。

实际上,尽管敌众我寡,但弱小不等于屈服。在强大的日本海军面前,中国海军仍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勇气。几乎每一艘舰艇都在与敌血战后壮烈殉国,海军将士死伤枕藉,连当时的海军部次长陈季良中将都血洒战舰。海军的抗战,是值得纪念的。

当时的中国海军总排水量只有六万吨,是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其中作为主力的九艘巡洋舰中,有六艘是前清从国外订购的,一艘是张学良利用俄国商船改造的。这样陈旧落后的装备决定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没有与日军决战于大洋之上的能力。抗战开始后,中国海军主要坚守长江防线和各个要塞港口,曾在江阴,马当,湖口,黄浦江等处以沉船锁江的战术顽强阻击日军的水面部队,并在大型舰艇耗尽后,以鱼雷艇,水雷等武器继续进行抵抗,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在日本保留的老照片中,较为直观地重现了海军当年英勇抗战的历史画面。这些照片由于多半没有公开发表过而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抗战开始后,中国海军以平海号巡洋舰为旗舰,指挥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长江下游执行“拱卫京畿”的任务,扼守南京-江阴封锁线,阻止敌军向上游进攻。日军则以长谷川清中将的第三舰队为主力,屡屡上驶攻击。

江阴封锁线,是中国海军集中老旧商船,舰艇自沉江中,辅以水雷,以帆船载运石子填补空缺,而将海军舰艇列于其后组成的阻塞防线,以阻止日军大型舰艇上驶。

抗战中的江阴海战:中国海军一战几乎全军覆没

这条防线日军在消灭中国海军主力前始终无法突破,在较长时间里保障了淞沪-南京战场侧后方的安全。占领江阴后,日军又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作业,才在长江上勉强打开一条可供一艘船只通过的航道,给日军的补给造成很大困难。其设计和工程质量是比较高的。

在中国海军的阻击下,淞沪战役期间日本海军一直无法突破这条防线,进犯上海以上的长江江段。

与日本海军作战的不只是中国海军。1937年9月25日,中国炮兵击中黄浦江上的日军岛风号驱逐舰,在舰上指挥的日本皇族,海军第三驱逐舰队司令伏见宫博义王被击伤一臂,两耳出血。下方图中臂缠绷带的就是这位伏见宫博义王。

由于从水面进攻难以奏效,日军改用飞机对中国海军进行狂轰滥炸。由于中国海军各舰缺乏防空火力,又没有空中掩护,在激战中损失惨重。但中国海军死守防线不退,直至主力丧失殆尽。

这次轰炸,根据日军记录,认为虽然未能直接命中,但是击中舰体外侧水中的近失弹,应该给平海号造成了损伤。这也和打捞平海号时其尾部的损伤似乎符合,这颗近失弹造成的水压,可能损伤了平海的龙骨,造成其左右两舷同时进水。

但中国海军堪称训练有素,防空火力凶猛炙烈,这是轰炸后返航的日军飞机,可以清晰地看到编队第二架日军轰炸机机身上被平海号击中的弹孔。

经过两天轮番轰炸,23日,平海舰终被日军炸沉。

平海旗舰被炸沉后,中国海军移旗逸仙号大型炮舰,25日又被日机击沉,司令官陈季良中将负伤,犹再移旗定安号运输舰继续战斗。

逸仙舰,是中国海军另一艘命运坎坷的军舰,该舰从设计到制造都是纯粹的中国产物,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大型炮舰(中国海军也称“轻巡洋舰”,但以其吨位,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1931年在江南造船厂下水,排水量1550吨,其战斗力在中国海军中当时仅次于平海宁海。江阴之战中,逸仙舰舰长陈秉清深知自己军舰防空力量薄弱,看到日机欺中国舰队火力弱经常低飞投弹,遂心生一计,将没有防空设计的 150毫米主炮瞄向日军可能来袭的东方水天线处,待日机编队飞来,突然发炮。日机没有料到中国军舰有这样远射程的防空武器,未做规避,当即被击落一架。

该舰战沉于江阴封锁线上游,日方一度将其打捞后作为海军学校的练习舰使用,日本战败后归还中国,一直使用到六十年代。

此时,其他中国海军舰艇也纷纷损伤。

由于第一舰队损失惨重,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等率楚有等舰来援,也在随后的战斗中相继损失。

在中央海军基本覆没的同时,其它各地中国海军的舰艇也基本打光。

经过江阴,虎门,武汉三次战役,中国海军舰只基本损失殆尽,然而,中国海军却并没有屈服。陈绍宽部长指示成立辰溪水雷厂,失去了战舰的海军官兵组成布雷队,继续和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指挥收复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林遵将军,率领重庆舰起义的邓兆祥将军,当时就是布雷队的成员。海军布雷队穿越敌军战线,在敌后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称“长江中到处都是水雷”。

中国海军还曾经用鱼雷艇对日军进行反复攻击,击沉“鸥”号等日本军舰,这些战斗虽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在历史上写下了中国海军在抗日战争中不屈的抵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