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神秘消失的古国回纥: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4-01 浏览: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 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隋书·北 狄·铁勒传》作“韦纥”。唐代称“回纥”,《旧唐书》作迴纥。788年(贞元四年)冬十月,回纥合骨咄禄可汗上表文给唐朝,请改回纥为回鹘。“义取迴旋轻 捷如鹘也”。《新唐书·回鹘传》说:“袁纥者,亦曰乌护,曰乌纥,至隋曰韦纥。”乌护、乌纥也是回纥一名的同名异译。据《北史·铁勒传》记载:乌护为“伊 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以西,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之北,傍白山(今天山山脉)”的铁勒诸部之一。

神秘消失的古国回纥: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网络配图

袁纥(回纥)是南 北朝时高车六部之一。据《魏书》记载:“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可见回纥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纪元前的赤 狄、丁零。秦汉时代丁零主要分布在今贝加尔湖一带。后来一部分丁零人南迁。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晋书》称之为敕勒。《魏书》作勑(同敕)勒,《隋书》 作铁勒。由于铁勒“俗多乘高轮车”所以被人们称为“高车”部。隋代,回纥(韦纥)作为铁勒的一支,与仆骨、同罗、拔也古、覆罗等部相邻,分布在独洛河(今 蒙古国土拉河)北。归附于东突厥。乌护则属于西突厥。

回纥民间传说,其祖先五人出生于秃忽剌河(土拉河)和薛灵哥河(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之间一棵大树的瘿(囊状赘生物)中。今土拉河流入鄂尔浑河,该河又流入色愣格河,鄂尔浑河位于另两条河流之间。这一传说表明回纥的起源之地为鄂尔浑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