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贵州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里的贵州-你不知道的贵州古人类和史前文化”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0 浏览:

旧石器时代贵州的‘老祖先’是怎么生活的?会不会比田园更惬意?博物馆里的石头告诉我们,他们可能正坐在290平米的观景豪宅里,穿着爆炸时尚的皮衣,每天和全家人一起户外烧烤.

故事的讲述者现在陈列在贵州省博物馆三楼的玻璃柜里。为了生存与自然长期斗争,让他们看起来像灰尘仆人。在这些讲故事的石头中,有古人类精心打造的石器,有吃剩的动物化石,当然还有贵州古人类的头骨和牙齿化石。

他们全身沾满黄泥,从黔西观音洞、兴义何苗苗洞、普定白岩脚洞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穿越而来,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古人类和贵州史前文化的故事。

一、贵州古代人类居住在豪华住宅里

(从十几万年前到几千年前,贵州古代人住的是大平楼大套间或者大阳台的窑洞,没有首付,没有房贷,是现代人望尘莫及的。)

海滨名邸,视野开阔,俯瞰全城,私人领地.如果把现在的房地产广告语用在贵州古代人类的居住地,是非常合适的。古代人类住这样的豪宅,也就是不用还房贷,不用住蜗居,可以说是现在城市人羡慕的了。

5ef62dc5a99f55cc8bd3784d54aa8a5d.jpg普定穿南洞。

cc082403e44310047ecdfe83b101b572.jpg普定隧道南外部位置

在贵州的古人类中,普定穿凿的‘家’是名副其实的豪宅。普定川东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代早期的遗址。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城西约4公里的川洞村一座孤山上,周围是一个喀斯特盆地。像瞭望塔一样的地形让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不用出门就能观察到周围动物的行踪和河流的情况。是采集狩猎的宝地。

洞口朝南,前后相通。这个洞长30米,宽13米。洞的顶部是弧形的,顶部有9米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290平左右的楼梯,9米高的豪宅,南北通透的阳光房,双阳台观景房。根据钟乳石铀系法,对含有人类化石的地层进行了测试。据确定,古代人类在这个洞穴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从16000多年前到8000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不同的古人类群体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居住环境舒适,动植物配套丰富'这么好的物业,能住多久自然就住多久,不用房租,不用抵押。

4aa2954ab353e56210b490f641b8a9c2.jpg 01399b0d4750fe8b3d18058ad5181741.jpg骨铲和骨锥挖通孔。

1979年4月,对普定穿洞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大量石器和骨器。1981年夏,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了3000多件石器、400多块骨头、14多种动物化石和两个古人类头骨化石。盆地内的孤峰、浅洞、向阳洞,附近水源丰富,动植物丰富。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当时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年轻人和中年人带着新捕获的动物回到洞穴。山洞里的女人和孩子有的在往火里添柴火准备烧烤食物,有的在用磨好的骨针缝制皮裙。田园生活到此为止。

a72c4e152fea54e9f1faca8a872b7d14.jpg普定穿孔场地南口内

从十几万年前到几千年前,普定有很多邻居也住在‘大平楼、大屋或大阳台’的窑洞里。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无数洞穴,如观音洞、盘县洞、桐梓岩灰洞、织金猫洞、水城硝洞等。这些洞穴隐蔽通风,千百年来留下璀璨的沉积物,成为埋藏人类化石、古代文物和脊椎动物化石的天然仓库。

b、贵州古代人类进化的故事

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表明,贵州古人类与生活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一样,经历了三个进化过程:直立人

早期的古人类通常采摘野果作为食物。冬天,没有水果吃。它们会捡起食草动物的尸体,甚至吃腐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你想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你必须狩猎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正因如此,古代人类用大脑制造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大脑的发展,从而可以继续进化。

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表明,贵州古人类与生活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一样,经历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进化过程。

c31afeb5a75f5e8dc074968938c15827.jpg穿刺女性心骨前端

贵州目前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桐梓人牙齿化石,位于桐梓岩灰洞遗址。这是座齿。看起来比现代人粗。

古代人的脸一般比现代人的脸大。因为长期咀嚼和咬食粗纤维食物,对咬肌和牙齿的要求非常高。古人类学家认为,古人类的脸更长,下颌骨更凸,眉骨更厚。直到我们学会了制造工具,食物才被切开再吃。古代人类的咬肌和研磨食物的功能逐渐退化,面部逐渐变小。

普定穿洞是贵州省第一个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地方。目前在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的两个钻孔器头骨,距今约一万年,属于晚期智人,智力已经发展到很好的阶段。

其中一幅于1979年被南京大学岩溶研究团队在普定获得,直到2011年才被南京大学于金标教授捐赠回贵州省博物馆。研究人员根据头骨的特征判断这是一名男子,比如前额倾斜和突出的眉脊。从头骨缝合的愈合程度来看,他大约50岁。

34113f5cfb623dddf7963733a69b73f9.jpg刺穿男性颅骨的侧面

另一个头骨化石是1982年贵州省博物馆第三次发掘普定穿洞遗址时获得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头骨的大小、骨表面的精细度和光滑度以及眉脊的突出程度,判断她是一名女性。同时,根据骨缝的愈合情况,她只有十七八岁。

这个头骨最值得注意的是左上侧少了一块骨头。据贵州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介绍,这块骨头已经破损很久了,缺损的边缘呈圆形,不同于埋葬过程中的碾压面。据推测,这个女孩在没有这块骨头的情况下继续生活了一段时间。这块缺损的骨头到底是意外受伤,还是贵州最早的‘开颅术’,还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引领潮流的时尚人士

生活在一万六千多年前的贵州古人,不想蓬头垢面,于是开始用骨头把头发卷起来。)

贵州最早的‘发型师’是居住在普定白岩脚洞的古人类。1979年,贵州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挖掘洞穴的过程中,出土了一个妇女用来扎头发的骨夹(J)。

这件文物,长约12厘米,由哺乳动物的肢骨制成,通体呈方形。因为它的形状看起来太细长,稍微用力就会折断,所以把它当成钻孔用的骨锥是不合适的。而且没有针孔加工的痕迹,作为骨针使用也不合适。所以根据它的形状,专家判断它是一个骨关节。

50176f590ff899eaaf5d9fc26773b4cc.jpg a558d21787e91a1e40d1c8067ac9cbae.jpg穿孔牙饰品

骨铰的作用和现代人用的发簪差不多。头发盘起后,中间水平插入骨铰,塑造发型。专家推测,生活在16000多年前的贵州古人,很可能并不想每天蓬头垢面,蓬头垢面,只是想用骨头把头发包起来,让自己的样子更漂亮,或者是为了方便工作和狩猎,甚至是为了在夏天感到凉爽。

在普定白岩脚洞,出土了一件可以证明古贵州人是时尚达人的饰品:穿孔的动物牙齿。它的原料是哺乳动物獾的牙齿,用当时并不简单的加工工艺制成。

穿孔兽牙是贵州古代人佩戴在胸前的装饰品。齿根处有一个悬挂的小孔,小孔前后不对称。考虑到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可能是用利器在两边轮流反复钻孔,很难打通。这并不妨碍我们感叹,无论自然条件多么艰苦,都阻挡不了贵州古人爱美的脚步。

756486edba58e171a9092a77dbd6f5e2.jpg骨关节

辛辛苦苦创造出这样的饰品,古代人类肯定会爱不释手,说不定睡觉都不会摘下来。在小孔上方,可以发现被藤条等绳索穿过的痕迹,说明穿了很久,以至于圆孔上已经磨出了‘包浆’。

旧石器时代晚期,安龙观音洞人主张变废为宝。他们从附近的河里捡来蜗牛,吃了肉,用尖尖的装置在剩下的蜗牛壳上打了一个洞,做了一个漂亮的蜗牛壳挂件。

如果漂亮的饰品能配上时髦的‘皮衣’就更好了。居住在普定和穿洞的古人不再简单粗暴地制作衣服。狩猎抓到动物后,他们会把肉和骨头挑出来,然后用骨锥、骨针等动物制骨工具钻缝动物皮毛来遮盖保暖。

普定白岩脚洞出土的人骨和穿孔兽牙是贵州发现的第一批骨饰品。他们的发现意味着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会思考如何打扮自己。如果把他们拥有的食物比作财富,他们可以算是过着中产阶级的小资生活。

d、负担不起的古代人类烧烤

(和现在卖萌为生的‘国宝’不一样。那时候的大熊猫温顺隐蔽,可惜也成了贵州古人的狩猎对象。)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次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两餐。在夜市,现代人吃烧烤来缓解一天的疲劳。在原始森林里,一场大火给古人带来了一顿美餐,于是他们又琢磨着怎么吃烧烤,学会了用火。

0867125f0fb5ef3798675d4bab3e82c9.jpg 10d87c8b1b91a6cbf31a3bc22cce3786.jpg网站图片

在贵州发现了许多有火痕迹的古人类遗址,如水城硝洞、普定洞、普定白岩角洞、兴义猫洞等。其中,水城石膏洞被发现时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古人用火的遗址,其地质时代确定为更新世晚期,考古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1973年夏天,当地地质学家在寻找地下资源的过程中发现了水城硝洞。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火灾痕迹。除燃烧的骨头和石头外,其余灰烬层厚5~15厘米。

但普定穿洞遗址不仅有灰层,还有灰堆和灰坑,所以普定穿洞遗址有丰富的火灾遗迹。现在贵州博物馆展出的烧骨、烧石、炭骨等化石和遗迹,证明了贵州古代人的烧烤生活。

d0d7e0a7fc212f9b3f3eb93b90dc568e.jpg洞穴堆积

那时候,人们吃的烧烤是我们现在永远吃不到或吃不起的。在贵州,目前在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中发现的动物化石有大象、貘、犀牛、熊、鹿、麂、羊、野牛、野猪、竹鼠等。现在很多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再被人吃了。

大熊猫在旧石器时代就与贵州的古人类有联系,延续了几十万或几万年,在空间上遍布贵州北部、中部和西部。与现在以卖萌为生不同,当时吃竹子的野生大熊猫温顺隐秘,却不幸成为了贵州古代人的‘盘中餐’。

d4b15e41e6f6b36ac8e769ee2c721f8d.jpg水城石膏洞出土的石制品

学会用火后,吃熟食的古人类更容易消化吸收蛋白质,大脑也就进化了。一边烧烤,一边思考如何捕捉更多的动物,用陷阱捕捉竹鼠、麂、野羊等小动物,用矛和弓捕捉犀牛、野牛、鹿等大型动物。在普定穿洞的哺乳动物化石中,也有一些鸟类化石。

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或其幼崽被捕获,人们会喂那些不能吃的动物。一开始会留着明天吃,过几天换着吃,长大了换着吃,逐渐从无意识的动物喂养发展到有意识的动物喂养。通过长期的饲养和繁殖,那些在丛林和荒野中奔跑的野生动物逐渐变成了家畜和家禽。

随着火的使用,人们发现烧过的土地会变软,这就导致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发明,历史文明时期青铜器的制作,铁的使用,也都离不开烧制。学会用火后,也加速了古人类的进化,使人类逐渐脱离动物界,成为自主进化的智慧生命体。

e、让你眼花缭乱的‘神器’百宝箱

(在博物馆展出的石器中,菜刀相当于斧头,雕工相当于切肉刀,骨锥相当于锥子,刮刀相当于刀.古代人类也有自己的工具箱。)

在博物馆的陈列柜中,古代人类使用的石器有刮刀、端刮刀、剁碎器、雕刻器.乍一看,似乎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事实上,它们是刀、锤和锥子等现代工具的“祖先”。

54469118c8645b787bbfd542d22dc300.jpg 0531bfb5822d133be6a7d2d5f511f9d5.jpg安龙观音洞遗址发掘现场

古代人制作工具非常简单。他们捡起一块石头,开始敲门。想象一下,旧石器时代,一个古人类蹲在河边,拿着一块石头去砸另一块石头,落下了很多石头碎片。他拿起锋利的石头,发现肉更好分,皮更好剥。然后慢慢加工成其他工具,这是最原始的磕碰法。

在尝到工具的甜头后,这种方法不断被模仿和改进。后来,古代人类能够做出一个台面为零、角度小、击点粗、裂纹辐射清晰的石屑,没有现代工具的辅助,难度很大。制作这种工具的方法叫做‘尖刃击打法’,意思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技术进步’。

3c6993c20096fb1ef89da1aabeab98ba.jpg安龙观音洞出土的穿孔螺壳。

与北方的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工具相比,贵州古人类的工具要粗糙得多。北方的石器太小了。乍一看,他们已经修补了很长时间。南方通常是大型石器,粗加工后看起来比较新。这是因为南方“富”。因为有很多洞穴和河流,所以古代南方人很容易找到一块鹅卵石。石头原料丰富,南方古人比北方古人富裕。如果工具磨损了,就用新的来代替。毕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生活在贵州的古人类有多聪明?从这件‘神器’就可以看出来。

刮刀是旧石器时代最广泛使用的生产工具,相当于现在的刀,当时可以用来切、刮、削东西。

贵州的古人类也制作了狩猎陷阱。有一个中间有凹槽的“凹口刮刀”。据推测,它可以用来砍一根木棒,削尖,挖一个深坑,把砍下的木棒尖端向上插入,再用枝叶覆盖,作为伪装。这是一个简单的陷阱。

9c029f1de033ee80ad5fb1def1610a6f.jpg典型兴义猫石产品

端刮刀用于去除动物皮下脂肪或树皮,使用方法类似刮刀。有意思的是,贵州西部观音洞出土的刮刀和端刮刀,刃都很厚,却不选容易加工的薄刃。

"居住在贵州西部观音洞的古人类可能是淳朴的."据贵州省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其他地方的早期人类选择较薄的石屑加工工具,比较省力。而贵州西部观音洞的古人类面对困难,选择了厚边进行加工。这种边缘比较钝,用起来非常费力,但也许是当时观音洞的古人类力气大,手指粗,不适合精细加工。

除了上述各具特色的石器,贵州省博物馆还展出了一些原始工具,如尖头工具、雕刻刀(功能相当于现代雕刻刀)、骨针(功能相当于现代缝针)、骨锥(功能相当于现代锥子)、石锤(功能相当于现代锤子)。

牙痛真的要了我的命

(一万~四万年前一个中年人的牙齿化石里有两个大黑腔。专家鉴定,他生前有严重的邻面龋。)

1985年12月,考古学家在开阳晏子石灰岩洞发现了六个两个“蠕虫牙齿”的化石。这一人类化石龋齿遗迹的发现在贵州尚属首次。在桐牙化石中,有三处氟斑牙的痕迹,其中釉质缺损最严重的一处来自一个10岁的孩子。

2173bdc1817e6363c1de40ec68f26d61.jpg桐梓人上内侧门牙

在开阳石灰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的两颗‘虫牙’(学名:龋齿)是一个1万年到4万年前的中年人的牙齿化石。这两颗牙齿是相邻的基牙(学名:臼齿),相邻的牙齿上有两个大黑腔。研究表明,此人生前患有严重的邻面龋。

据专家介绍,虫牙在原始时代并不少见,因为古代人类不懂得口腔的卫生保健,牙齿间残留的食物残渣给了‘牙菌斑’可乘之机。这个开阳人的龋齿是比较严重的邻面龋,两颗邻面牙会向虫洞方向倾斜,导致吃饭时上下牙错位,给咀嚼带来障碍,进而间接影响胃的功能。

e64497a3b8daf182056ba8dcd294de99.jpg贵州西部观音洞出土的动物化石

虫牙是原始社会常见的牙病,氟斑牙是贵州的地方病。无论是颜回洞的桐梓人,还是何苗苗洞的兴义人,都发现了氟斑牙,甚至是罕见的缺损型氟斑牙,严重的牙齿都断了,只剩下牙根部分。

1983年在桐子岩灰洞发现的桐子人是贵州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属于晚期直立人或早期智人。在发现的4个人类牙齿化石中,有3个牙冠有明显的黄坑,是氟中毒(俗称氟斑牙)的遗迹。其中两个比较严重的,一个是10岁小孩的上犬齿。严重的氟斑牙会导致有缺陷的氟斑牙,牙齿会断裂,只剩下牙根部分。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罗荣宇

贵州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里的贵州|你不知道的贵州古人类和史前文化」

贵州有什么历史文化?1.贵州旧石器文化的辉煌。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从1964年开始,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尝试挖掘贵州西部观音洞文化遗址,发现大量旧石器时代遗物,贵州历史的线索,一下子向前延伸了20万年到30万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2.关于夜郎文化。既然贵州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夜郎自大的包袱,那我们在讲贵州历史的时候,就真的要讲夜郎了。夜郎是一个名为夜郎的地方政权,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夜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扩展数据:

夜郎王国的发现

中国西南古代夜郎文化。夜郎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汉代夜郎族是西南彝族的一个大部落,聚居在云南昭通、贵州赫章、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76年至1978年,赫章、威宁等地发掘了大量夜郎文化墓葬。

这些墓都是没有墓穴的小坑墓。有的有简单的木棺;有的用铜鼓或鼓壶作为陪葬用具,里面装着人的头骨和牙齿,或者在一簇簇的陪葬坑里埋着许多骨架。

一般只有少量的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珠饰随葬。不仅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长条形铜锄、宽刃蹄、鼓形壶、宽边镯子、长毛发簪、牛头钩等。而且还有铜镜、印章、半文钱、五铢、铁制兵器和与中原相同的漆器。要说夜郎文化,就要了解夜郎的历史

战国初,濮人建立夜郎国。近年来,该区文化部门通过多次深入贵州、四川等地实地考察,组织相关人员座谈,成立夜郎文化研究会,对夜郎文化进行了初步的发掘和挖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夜郎风情表演团,主要适应景区和酒店等涉外场所的演出。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观一直是一个未解的“谜”。在普通人眼里,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国家。

《夜郎自大》让人笑翻了几代人,引起了人们对夜郎的极大兴趣。它正在成为人们参观和探索夜郎故里的一个景点,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无论如何,夜郎国是秦汉时期西南地区最大的社会实体之一,有充分的历史记载。贵州大部分地区归夜郎管辖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夜郎文化

贵州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里的贵州|你不知道的贵州古人类和史前文化」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1。史前文物。贵州西部观音洞文化遗址。1964年,考古学家裴文中组织试掘,分发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早期遗物,一下子把贵州历史的线索延长了20万年到30万年,大致与“北京人”同时。这一显著发展为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表明云贵高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打破了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的旧观念,拉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贵州旧石器文化灿烂辉煌。贵州有50多个旧石器文化遗址。无论是早、中、晚,都光彩夺目,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黔西早期观音洞文化遗址不仅是我国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古文化遗址,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大重要类型之一,与北京周口店文化、山西后都文化形成对峙之势。中童子岩灰洞文化遗址是南方少有的遗址之一,也是江南最早用火的地方。还有盘县大东文化遗址,是中国南方新发现的重要古人类遗址。其规模在国内外极为罕见,1993年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水城人”在水城洞遗址首创的“锐边砸碎法”是一种新的旧石器技术,在国内外考古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期有兴义猫洞、普定穿洞等遗址,形成了贵州旧石器时代的重要地域特征。在已开发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还公布了一定数量的令人信服的古人类牙齿、颌骨、股骨和头骨化石。在童子岩灰洞中发现了“晚期直立人”阶段的古人类化石,命名为“童子岩”。“早期智人”的代表是“水城人”,后来又做了一个“大洞人”。还有更晚的智人。在贵州,除了众所周知的兴义人、穿洞人,还有桃花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角洞人、安龙观音洞人、福东人、青龙洞人等等。在六盘水地区,盘县出现过“水城人”、“桃花洞人”、“大洞人”。桐梓县有“桐梓人”和“马鞍山人”,普定县有“穿洞人”和“白洋淀人”,安龙有“观音洞人”和“福东人”,真是一大奇迹。更令人欣慰的是,在贵州,这些古人类化石被逻辑地排列成一个从直立人到智人,从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发展系列。从全国范围来看,旧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骨角并不多,但贵州兴义何苗苗洞、普定穿洞、桐梓马鞍山洞、六枝桃花洞、安龙观音洞等都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骨角。无论是它们的数量、种类、工艺、精美的成品,都是全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难怪历史学家称之为“几万年来独一无二”。与旧石器文化相比,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出来的并不多,但不能因此断定贵州的“史前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就突然衰落了。事实上,贵州也有丰富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目前已发掘的代表性遗址有赫章乐可遗址、平坝胡飞山遗址、毕节常青遗址、威宁中水遗址等。平坝胡飞山遗址是贵州高原第一个公布彩陶资料的遗址。遗址以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地层叠加为特征,文化内涵丰富,彩陶更为醒目,但前后期文化差异较大。这些对于研究贵州新石器与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和时代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以威宁中水遗址为代表的独特文化,荣获“十大考古

此次考古发掘揭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存,可以初步建立贵州西部乃至滇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考古文化发展序列,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安龙观音洞文化遗址有条不紊地反映了旧石器时代向新时期过渡的历史进程,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广顺神仙洞、六枝桃花洞、桐梓马鞍山、安龙菩萨洞等。可能受到地层或其他原因的干扰,但遗址的性质仍不清楚。有些遗址下层是旧石器时代,上层是新石器时代,有些则混淆不清。值得注意的是,全省共收集到18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相当广泛,说明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更广。黔西观音洞——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代表白寿彝老师在《中国通史》年说“在中国南方,贵州黔西观音洞是第一个属于中更新世的遗址。”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是我国江南地区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它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与北京周口店文化和陕西后杜文化相得益彰,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化区,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个重要类型。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位于黔西县城南30公里的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金山村。洞穴由石灰岩构成,高出洼地15米,海拔约1450米。主洞长90米,宽2-4米,分洞长5米,宽1-2米。由于堆积过程中顶板坍塌,含旧石器的堆积物主要在洞外。1981年9月和1982年3月被县政府和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发掘前,贵州史前史是一片空白。自发掘以来,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4万年前,告别了“不毛之地”的记忆。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在裴文中老师的带领下对观音洞文化遗址进行了试掘。裴老师后来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发表了《贵州黔西观音洞试掘报告》,认为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之一”,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独特。“这对研究中国和华南旧石器时代工具的起源和发展非常重要。至1973年,在前后9年的时间里,观音洞的相继发掘有了新的发现,获得了4000多件石制品、东方剑齿象等23种哺乳动物化石,经铀系法鉴定为中更新世晚期的遗物,年代从4万年到18万年不等。贵州西部的观音洞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与其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有很大不同。主要表格如下:第一,无论是石屑还是石芯,大多都是经过加工的,所以人造台面多,天然台面少。加工方式以锤击为主,而原来的碰砧方式退居第二位,说明技术提高了一个台阶。其次,观音洞制作的石制品中,石器约占6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石屑和石核都被加工成了石器,其利用率是最高的,尤其是石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中是最高的。第三,多数石器是用石屑制作的,以刮刀为主,有端刮刀、剁具、尖刮刀和少量凹刮刀、刻刀。形制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对石器的修复方式多种多样,以单向加工为主,复合加工次之,也有错加工、互动冲击等方法,这在国内同时期的遗址中并不多见。第四,由于当时的工具制造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程序不固定,加工技术非常不熟练

其长度为20~100毫米,明显是人为加工的。石屑有各种形状。包括六种桌石:天然桌石、素面桌石、小桌石、疤痕桌石、棱纹桌石和修复桌石。大部分是人造桌石,据分析主要是锤打产生,少数是砧碰产生。石器多由石屑制成,个体大小不一,形状复杂。其中80%以上是刮刀,其次是端刮刀、剁器、尖器,还有几个凹面刮刀和雕刻机。毫无疑问,这是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当时人类还处于“直立人晚期”阶段。裴文中老师详细比较后认为,观音洞的石器不仅是“一个不同于欧洲大陆旧石器文化的新的文化体系”,而且“与中国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几乎没有共同之处”。正因为差异明显,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不同的文化类型”,裴老师称之为“以石屑为主要工具的小石器文化传统”。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相当复杂,观音洞文化只是其中之一,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系统、复杂、加工过。多种多样的遗址,所以有“黔南观音洞第一”之说。使用锤击法,主要使用石器,不仅影响到贵州桐子岩灰洞、普定穿洞、兴义何苗苗洞等地的中晚期旧石器,还影响到云南路南、呈贡等地的旧石器,并超越云贵高原,对四川铜梁、汉源、资阳等地的旧石器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黔西观音洞文化,至少是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的交流中心,继承了“元谋人”,打通了川滇黔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2)盘县大洞是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1993年《中国文物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在首都北京,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历史故宫博物院的著名考古学家。经过充分讨论,评选出了“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盘县大溶洞”名列第一。这是继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罕见的“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址。盘县大东遗址位于盘县竹东镇施丽萍村。遗址所在的洞穴叫十里洞,发育在施丽萍河谷西缘的石炭纪石灰岩山地中。由关牛洞、水洞、银河坡、大殿、硝洞五个隧道组成。每个隧道由一个竖井和一个陡峭的堤岸连接,垂直高度是?98米,总长1?60米。大堂是什么?在一个塔洞穴系统里?中间一层隧道并联?洞是核心?有什么意义?它长220米,平均高度30米,米面宽。5米,面向85。富含考古信息的堆积物从入口向大厅缓缓倾斜,总面积约9900平方米,入口裸露部分堆积物厚度为19.5米。大厅已经挖掘到6米,但没有发现基岩。洞口堆积物表面海拔1674米,上建有一座民国六年(1917年)重修的木楼重檐歇山顶,前有两堵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石墙。外墙长56米,高4米。洞前的施丽萍斜坡海拔1630米,比洞口低34米。山谷宽阔平坦,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大东遗址发掘于1990年。1992年至2000年,由六盘水市文物管理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硬锤直接冲击法在铲削加工工具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因素,如一定比例的脊状台面石屑和修补台面石屑,以及以莱瓦洛瓦技术为特征的石屑和石屑。人类牙齿的形状和测量特征,一方面表现出北京人牙齿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属于早期智人的牙齿的一些特征,所以应该属于早期智人。主要的区系是华南的大熊猫——剑齿象区系,也有云贵高原的土著物种。洞穴系统堆积层跨越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两个地质时代。遗址考古层的铀系年龄为:上层13万年。中层20万年,下层26万年,考古层30多万年。遗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该遗址以其巨大的堆积规模、相对完整的堆积层、丰富的人类遗迹、遗物乃至巨大的共生哺乳动物化石,显示了其在东南亚南部人类进化和环境演化研究中的巨大潜力。1996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洞穴这样巨大而宽阔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在发掘的92平方米堆积层中获得近300公斤人工粉碎的动物骨骼和800多枚动物牙齿化石,分布着大量的燧石、玄武岩、碳酸盐岩和钟乳石原料、石核、石屑和石器,还有一层又大又厚的灰层。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吃住、加工石制品、屠宰动物的地方。说它是一个巨大的“屠杀动物的地方”也不为过。经鉴定,有哺乳动物6目40种,还有少量鸟类和鱼类化石。这说明“大洞人”的肉源很广。他们不仅捕捉小动物,还捕捉大型动物,如东方剑齿象、大熊猫、中国犀牛和巨貘。草原上不仅猎捕鹿、麝、野猪、猪、野牛、青羊,森林中也猎捕虎、豹、豺、狼等凶猛动物;不仅可以在陆地上捕捉各种野生动物,还可以在水中钓鱼,在空中打鸟。这些动物一般属于南方的“大熊猫3354剑齿象动物群”,其中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巨挺杆等。都灭绝了,所以一般可以断定他们的地质年代是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说是“石材制品加工地”还不错。在这个巨大的洞穴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原始人制作石器的过程。他们把板状的燧石打成石核,用上下两个自然面做桌面,有的石核用石屑痕做桌面,用两面做桌面。根据桌面的性质,铺设的石屑分为天然桌面、捶打桌面和修补桌面。修复台面的技术在大洞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比贵州西部的观音洞还要发达。在贵州西部观音洞的2323个标本中,只有4个被确认为修复台面,而大洞穴的135个标本中有70个有修复台面。石器一般用石屑制成刮边器、刮端器、凹痕、剁具、石锤、手斧、镐等,但也有用石灰岩角砾岩或石头制成的。与“观音洞文化”相比,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共同特征,如形状多样、无定型,以锤打为主,中小型工具比例较大,以刮刀为主,说明该洞穴的“石业”技术仍保持着“观音洞文化”的传统风格。但窑洞的技术发展了,除了台面修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还产生了手斧、手镐等一些工具。(3)平坝胡飞山——贵州高原最早出现彩陶资料的地方。平坝胡飞山是贵州彩陶资料最早发表的地方

胡飞位于平坝县东南11公里处的白云镇平庄村。它有60多米高,有17个天然洞穴。《旧志》称之为“从天而飞,惊世骇俗”,故取名胡飞山,又因“形势太美,似佛而飞”,故称飞佛山。1978年,当地村民在胡飞山洞中捡到三件石器,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1981年9月至11月,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前往胡飞,在不同的洞穴中收集和发掘不同时期的遗物。经考察,胡飞山是贵州唯一新旧石器文化地层叠加的洞穴遗址。据初步统计,出土文物属于旧石器时代:532件旧石器被刮削、削尖、砸碎,有1370件动物牙齿和骨骼;有27件打磨过的石器、4把小骨铲、1把打磨残骨的刮刀和1块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腭骨。出土了近2000件陶器。陶器以灰陶为主,砂质细腻,质地坚硬,纹饰多为串纹和各种雕刻图案。它们是贵州原始文化中的第一批彩陶。此外,还出土了大熊猫的牙齿、剑齿象的残臼齿化石和鹿、竹鼠、虎豹的牙齿、清代青花瓷片、《乾隆通宝》的带扣铜钱、南明《永历通宝》的铜钱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测定,该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约在15000年前。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胡飞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内堆积复杂,大致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地层为黄色或灰黄色,出土有大熊猫、剑齿象等化石,石制品均有。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地层为黑色、灰黑色,出土的动物遗骸属于属种,还有1具人类下颌骨、石器、石器、骨磨、大量陶片等。地质时代为全新世,文化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估计约4000-6000年。共制作了532件石制品,以燧石为主要原料,包括石核、石屑和石器。石器以石凿石器为主,加工方向以正向加工为主。类型有劈砍器、刮刀、尖头器、盘形器和斧形器。刮刀占了其中的76%,虽然锋利的器械很少,但是加工精细。斧头似乎是向新石器文化转变的象征。加工精美的磨光石器27件,包括石斧、石矛、石纺车、石刮刀、石箭(矛)头、小石子等8种。没有发现有肩的石矛和石斧。有大量形状规则的钳子,长斜刃最具代表性。骨器79件,除一件残磨刮骨器外,均为造骨器,包括骨锥和骨铲。其中,豪猪牙齿上的三个刻痕可能是划线。陶器是除了一个圆饼和一个圆珠陶纺车以外的所有器皿。1494片。其厚薄不均,厚的有1.2厘米,薄的只有0.2厘米,高温,质地坚硬。带砂灰陶约占70%。带砂的黑陶占30%,泥质陶很少。沙陶主要混有细沙。陶片的装饰纹样复杂多样,有粗细绳纹、方格纹、锥形刺纹、雕花纹、附加堆纹等。陶器里有三件彩陶。其中一件是在泥灰色陶器的内外画上粉橙色的陶器,然后在外面画上两条平行的红色条纹。这在贵州尚属首次,也是贵州最早的彩陶记录。平坝飞虎山遗址上层为新石器时代,其下堆积着旧石器时代的遗迹。这里出土了532件石核、石屑、石核石器、石屑。T

石矛和石斧的出现,使得砍伐成为可能,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箭是“野蛮时代”的重要发明。有了弓箭,我们可以远距离捕杀野生动物,扩大狩猎活动,为饲养动物提供条件。陶器的出现表明人们已经逐渐定居下来。之桃以混砂灰陶为主,其次是混砂黑陶,还有少量泥灰陶和彩陶,质地坚硬,声音洪亮。石臼和石磨也是聚落的产物。石头纺车和陶器纺车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