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桂江反光瓷 广西名片茶和器皿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0 浏览:

广西名片:茶与器皿

6ee208bc670394a7fd60d0064a66144b.jpg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

想起了30年前的一件往事。1986年12月,我率领中国文物代表团访问伊拉克。有一天,在首都巴格达街头闲逛,走进一家杂货店,看到一些熟悉的瓷器。我拿起一个瓷盘,底部印着“中国北流制造”的字样。广西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党文鼎是广西北流人。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突然看到家乡的物产,欣喜若狂。当时觉得北流的瓷器历史悠久。早在1000年前,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亚和东南亚,甚至远至中东。在伊拉克的萨马拉和阿尔比尔的废墟中,考古学家挖出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来自中国的青瓷和白瓷,或许还有北流出产的瓷器。

由于三环陶瓷的崛起,陶瓷已经成为北流的一张重要名片。为了说明北流陶瓷历史悠久,我简单回顾一下广西陶瓷的历史。

陶器是用塑性粘土制成,用水浸湿,成型,阴干,然后高温烧制而成的固体物体。人类首先利用水和火,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使物体本身发生质变,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陶器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储存材料和烹饪食物的设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西有上万年的制陶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在桂林、妙言和临桂大研都有1万年前的陶器遗迹。在距今12000年前的张皮岩遗址地层中发现的陶器,在制陶、成型方法、表面纹饰、烧制温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原始的特征,处于陶器出现的初级阶段。广西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砂衬绳陶最为常见。早期的砂衬陶是手工制作,胎体较厚,胎质粗糙,砂粒粗细不均,烧制温度较低。后期慢轮修整技术广泛应用于夹砂陶器,使胎体变薄,胎质精细,砂粒粗细均匀,温度高。这时出现了泥质陶器,胎薄而均匀,温度较高,形状较为规则。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广西出现了几何印花陶器。几何印陶,多为泥硬陶,温度相对较高,印有奎文、云雷纹、羽毛纹、之字形纹等。战国时期流行纹、米线,出现了釉陶,随后是原始青瓷。北流民乐、新圩、白马等地的战国遗址中,均有云雷纹、羽毛纹、菱格纹、方格纹、米纹等几何图案的硬质陶片。

釉陶的发展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瓷器以高岭土为原料,内外施釉,在密封的窑床中烧制而成。具有灰色细腻的胎质,晶莹剔透的珐琅,质地坚硬,美观耐用的特点。广西青瓷萌芽于战国至西汉,成熟于东汉。东汉青瓷见于兴安、荔浦、中山、贵港、合浦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成熟。北流白马镇以西的甲牌山和黄坡头地区发现了魏晋时期的陶窑。窑室依坡而建,山坡开挖形成窑室,平面略呈马蹄形,纵剖面略呈馒头形。窑体分为窑口、火室、窑床、窑墙、烟囱五部分。火室在窑口内,窑床深190 cm,顶部呈帆状,后墙装有三个烟囱,有效提高了窑室内的温度。烧制的陶器全是灰胎硬陶

隋唐时期,中国的制瓷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青瓷进入鼎盛时期,烧制青瓷的窑址也在广西各地出现。名窑有桂林南郊的贵州窑、荣县的琼新窑、钦州的东昌窑和合浦的英洛窑。窑室内有路形窑和坡龙窑。有的烧制工艺不使用盒林,器皿之间用垫珠隔开,嵌套放置在窑室内,同样烧制或单独烧制;其他人使用箱式森林射击和缓冲装载射击。广西的青瓷属于跨窑系,其形制特点、胚质、釉色、纹饰大多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的青瓷接近。广西青瓷分布在广西各地,在隋唐墓葬中均有发现。北部湾附近的钦州东昌窑、合浦英洛窑的部分产品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

青花瓷是宋代陶瓷工业的伟大成就之一。其胎质洁白、细腻、坚硬、轻盈,釉色光洁,胎釉半透性好,有清脆悦耳的金属声,达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磬”的境地。因其釉色介于青花之间,故称“青花瓷”。有人称之为“英青”或“英青”“阴青”。藤县中和窑、荣县城关窑和北流岭东窑都是宋代烧制青瓷的窑址。

北流岭东窑分布在郑萍镇岭东村周围的低丘和山坡上。20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座全长110米的倾斜龙窑,这是广西发现的最长的古瓷窑。出土了大量青瓷制品,主要是碗、灯、盘、碟,还有壶、瓶、杯、香炉、魂瓶、灯、砚、腰鼓等。釉色以青花为主,也有烧米色,点缀色彩。装饰技术包括印刷,雕刻,雕刻和塑料桩。图案包括枝缠花卉,如金银花、荷花、菊花等。以及双凤、游鱼、摩羯、攀枝等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岭东窑生产了20多种印刷模具。印刷模具被当时的工匠称为“花头”。这种模具由制瓷专家制作,上面刻有各种图案,在窑中烧制而成。岭东的中国花模有不同风格的碗、灯、盘、碟,有平顶的、帽形的、尖顶蘑菇形的。印面上的图案有花枝扎花或折花的蝴蝶马赛克、一束束荷花、游鱼、海水摩羯、爬娃、飞鸟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用褐色描绘或书写历年的印刷模具,如“宣和三年”、“绍兴十年”、“惜春二年”、“嘉定元年”等。这些带有历年的印模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也是确定宋代广西柏青瓷窑年代和分期的重要依据。印象上有时会有使用者的名字,如、隋八、梁一郎、周、何、李五郎等,可以用来查找当时工匠的姓氏和工艺传承。

北流宋代瓷窑生产的瓷器主要用于出口。2015年,广西将岭东窑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顶级项目之一。碧流陶瓷产业经历了改善环境、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技术提升等几个阶段。突破重重难关,与时俱进,荣获“中国陶瓷城”称号,实至名归。

01

/魅力北流/

世界上大部分的水都是向东流的,这让我想起诗人李渔在《虞美人》年对水流方向的描述:“你能有多少悲伤,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但是桂江刚好向北流,和其他的不一样。“双竞驿站在双洲之前,年年在此竞飞舟。回首蓝天,江河北流。”这就是明代大学者解缙眼中的桂江。对于古代北流人来说,桂江的独特之处不在于

北流县历史悠久。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北流”这个名字是在南朝。南朝齐永明六年(488),设北流县。南朝梁年间(502-557),北流弃郡另建县,至今已历经1500余年。

北流历史上有“富党”的美誉,有“金北流”之说。所谓“金北流”,就是说北流是最富的地方,有句话叫“金北流,银旋花,两个都好,贵县不怕”。据说清朝时,一批功成名就的举人、进士聚集在桂林等缺时,问他们最想去哪里,首选是北流,其次是宣化(今永宁),最后是桂县。当时广西总督府大堂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广西各路、州府、县的名称。历代在桂林为官的举人、进士,在查看这块石碑时,都会用手指按住北流、宣化、贵县的名字。时间久了,字体也凹了下去,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ee69737d29447a811b763afc8a78fee7.jpg北流的“时间号宣和三年辛丑年中秋五日立“攀枝婴戏纹灯”模型蒋供图

北流河边的铜石岭,丹霞与喀斯特地貌并存,是极为罕见的地貌奇观,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汉代以来,这里是炼铜和铸造铜鼓的地方。正所谓“铜石可以固山河,击鼓可以定天下。”铜鼓在古代最早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后来逐渐成为贵族统治者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是战争来临时召唤军马的重型武器。旧时代北流又叫古铜洲,北流的铜石岭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铜鼓的遗址。1955年,在北流刘晶镇水岸发现一个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残重299公斤的巨型铜鼓。在世界各地出土的所有铜鼓中,其直径和重量均为第一,被称为“世界铜鼓之王”。目前世界上发现和出土的铜鼓有2000多件,其中中国占1500多件。出土铜鼓最多的省份是广西,有700多件,北流出土了40多件,是广西出土铜鼓最多的县。中国铜鼓分为八种,其中一种叫北流型,容器型最大。在今天的北流,当地人仍然用铜鼓装饰这座城市。铜鼓曾经开启了这座城市的新文明,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自我介绍的一张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人,一方水土养一器。陶瓷之所以成为北流的文化符号,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九州家喻户晓,折射全球。内在原因在于北流具有生产陶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优势之一就是这里的天空。北流位于北纬22 42,东经110 21,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度适中,无霜期长。第二个优势是这里的土地。烧制精美的陶瓷需要高质量的瓷土。北流高岭土探明地质储量约1亿吨,为陶瓷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原料条件。第三个优势是这里的木材。北流森林茂密,古称“北流木无尽”。《北流县乡土志》记载:“县内松、杉、竹、柴除供应玉林五属外,还远销藤、木及广东信宜、连江等地。”过去陶瓷主要以松木和杂木为原料,窑烧松木,火焰强烈,温度高达1300。陶瓷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北流盛产松木、杉木和杂木,这是北流陶瓷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个优势是这里的水。水是北流陶瓷生产、贸易和运输的生命线。北流桂江全长121.6公里,有13条支流,汇水面积165平方公里。它是北流的母亲河,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早在秦始皇时代,中原的士兵和南越的先民就在桂林兴安开辟了一条灵渠,把漓江和湘江连接起来,然后从死亡之门开凿,使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从长江、湘江进入漓江,再通过北流江、南流江的水路到达合浦,再通过海洋运往海外。北流陶瓷能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海外,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水运的便利。此外,瓷石的粉碎需要水,古代北流制瓷工人用水车以自然水流落差为动力粉碎瓷石;洗瓷土需要水;瓷土的澄清需要水;制备色釉也需要水.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水。第五个优势是这里的人。历史上北流名人辈出,有赵佗、马援、葛洪、李德裕、公刘、苏东坡、黄洪斌、郭沫若等,为北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北方移民数次南迁北流,为北流带来了众多能工巧匠。北流的制瓷技术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工匠四面八方来,器造天下”的繁荣景象。

北流,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历史的光彩中重新出发,谱写了新的感人篇章。

02

/千年古韵/

陶器是史前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目前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与陶器有关的考古资料是斯洛文尼亚一处遗址的烧土,时间可追溯到26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但是这里看到的烧过的土壤不是模制的陶器。目前已知最早的陶器出现在东亚的日本列岛、俄罗斯远东和中国的华北、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距今约12000年。

广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在桂林的妙言遗址、张骞岩遗址、大研遗址都发现了距今一万多年的陶片,其中妙言出土的陶片最早,碳十四测年数据已达一万五千六百年前。桂林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处万年古陶遗址的城市,因此被誉为“人类一万年智慧的圣地”。

竹皮岩出土的万年陶器称为“陶胚”,烧制温度在250以下(含250)。虽然没有烧制到陶器的温度,但已经具备了陶器的基本特征和相应的实用功能。“陶器”的发掘

在位于柳州市大龙潭西北的鲤鱼嘴遗址和位于南宁市郊的豹头贝丘发现了粗砂陶器,距今约8000-10000年。质地粗糙疏松,手工揉捏或泥条成型,烧制温度约700。据广西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彭树林女士介绍,她在桂林市资源县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直接堆放在地上露天烧制的窑址遗迹。这种在平地上露天烧陶的方式,海南黎族人至今仍在使用。夏商时期,北流河流域出现了制陶作坊,制陶技术逐渐成熟。出土的绳陶表明,北流陶器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36f5a0e3b7a4c0a4a2733a1a0032039c.jpg战国时期人字形纹陶罐——北流博物馆供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岭南地区开始流行几何印花陶器,即印在青陶坯上,纹饰十分清晰。装饰图案的类型包括方格图案、编织图案、绳状图案和篮子图案。从广西出土陶器的分布来看,桂东北是几何印花陶器最集中的地区;合江流域的贺州、富川等地发现的陶器较多,纹饰最为丰富。类似的印花陶器在西北部的官江河流域和西部的秦丝河流域也有出土。这些几何印花陶器多为泥质硬陶,也有一部分是带砂的硬陶。烧制温度比较高,达到1000,极少数表面已经开始上釉。在北流河流域也出土了印花陶器。北流博物馆现藏的一件米纹陶罐,直径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径16.3厘米,是北流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陶器制品。

fd6205a991dac8deb85008b1aec1cadf.jpg东汉灰胎陶罐——第三圈供图

秦汉时期,瓷器诞生。东汉时期,出现了“瓷”这个词。《北流县志》年,“瓷器”一词被解释为:“土器,从瓦声。”“瓦”字释义:“烧过的土陶的总称。象形文字。每块瓷砖都是属于瓷砖的。”也就是说,瓷器被归类为烧制的陶器。制瓷技术来源于制陶。瓷器的烧制经历了从陶器到瓷器和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瓷器两个阶段,直到东汉时期才技术成熟。瓷器烧制成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青瓷是最早的瓷器,青瓷的出现宣告了原始瓷器退出历史舞台。石云涛书《说文解字》说:“广西地处南疆,但烧制陶瓷的历史很悠久。原始青瓷烧制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青瓷最迟烧制于东汉中后期。广西出土的东汉至南朝时期的青瓷,遍布桂东、桂南、桂北,数量众多,质量精美,风格独特。”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南方社会稳定,大量中原人迁居岭南,中原文化不断南传,促进了广西手工业的发展。黄河流域先进的烧制技术也传到了北流,出现了粗陶作坊。秦代开始烧制灰胎、黄胎的陶器,“质极粗厚,釉色淡黄粗糙”,“只为贵俗用”。随着烧制技术的提高,东汉初年,北流河流域出现了富民坊,制陶业成为商业上有利可图的行业。东汉晚期,北流河流域出现了釉陶窑,烧制的器物质地坚硬,工艺略粗糙。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是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产地从浙江东北部沿海地区扩展到浙江中南部、江苏南部、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隋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时期。中国的文化处于世界的巅峰,中国陶瓷是最好的见证。到了隋代,白瓷完全脱胎于青瓷,成为瓷器的新品种。唐代白瓷主要产于北方,从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除了青瓷和白瓷,唐代主要的陶瓷还有唐代的黄瓷、黑瓷、花瓷、彩瓷和釉陶。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河南巩义窑是青花瓷最早的发源地。隋唐时期,北流开始出现特色釉陶。釉色除黄色和灰色外,还出现绿色、黑色甚至褐色,釉面光滑,具有原始青瓷的一些特征。

c9d20d3ac31fa458bebf33b76565a02a.jpg宋代岭东瓷尊——童帅摄

ca2b92c35e7177d709bbf61365d1ec5f.jpg宋代点彩瓷灯——北流博物馆供图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和集镇,成为陶瓷产品的主要市场。皇室、贵族、官僚、富商在家居装饰、观赏、收藏等方面的需求,催生了精品瓷器市场,使宋代瓷器发展成为观赏、展示用的高档瓷器。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瓷器在宋代得到了普及。一些餐馆和茶店用瓷器招徕顾客,妇女用瓷器做粉盒,瓷枕开始在民间流行。宋代瓷窑分为官窑和民窑,形成了八大窑系,包括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越窑系、建窑系,以及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五大名窑系和综合瓷窑系吉州窑。广西的制瓷业此时也很繁荣,形成了青瓷和青瓷两大瓷器生产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在《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一文中说:“自1963年在兴安严观发现窑址以来,广西已有32个县市多达62处窑址。这些窑有些规模很大,产品丰富,烧制技术很高,但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广西宋代官窑生产的瓷器属于华南青瓷,根据胎、釉、装饰风格的不同可分为青瓷和青瓷,在广西形成两个不同的密集分布带:青瓷主要分布在湘江-漓江-洛江上游,包括泉州和兴安。青花瓷主要是从闽江到北流,包括桂平、藤县、屯溪、北流、荣县等县市。”北宋时期,北流的制瓷业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北流河游岭东村及其附近的岭南村、湾角村、仓田村一带20平方公里范围内,方圆有10多个窑址。当时至少有100座瓷窑,规模很大,有许多清洁产品。除烧制普通碗、壶、杯、碟等几十种瓷器外,还制作了腰鼓、鼓等非常精美的雕花瓷器。从山石的印刷模具可以看出宋代北流陶瓷业的繁荣。这些模具制作精美。它们是通过在陶瓷或瓷器印模原坯上雕刻图案或翻转模具制成的。干燥后,它们在窑中烧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带柄的蘑菇,有的是拱形的碗印,有的是帽形的灯印。菊花、海棠、荷花、牡丹等花枝缠花、花花绿绿的断枝花,都有自己的审美感受,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也不算太丰富,属于艺术珍品,特别是一些刻有年份和字体大小的印刷模具,是宋代瓷窑年表的科学依据,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在北流河中下游一带的荣县、藤县,瓷器业也很发达。荣县发现两座宋代瓷窑。这些窑生产的青瓷和青釉瓷器洁白、薄,釉色温润。藤县发现的中和窑生产的影青瓷薄而釉,改变了以往影青瓷是景德镇特产的认知,扩大了中国瓷器的疆域范围,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目前北京古衡博物馆有几件中和窑的瓷器。《广西宋 代瓷窑的发现与研究》说:过去知道宋代江西景德镇烧制青瓷,安徽、福建、潮州等地也有宋代瓷窑烧制青瓷,但都不如广西藤县的中和、城关、容县、北六岭窑烧制的好。北流江陶瓷业的繁荣带动了其他民族投资陶瓷生产。容县杨村镇刘福村的窑老窑

元代,江西景德镇成功烧制青花瓷。当时广西瓷窑数量不多,所有窑基本都是青瓷,即日用粗瓷,器型厚重坚实,装饰简单,工艺粗糙。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影响,北流河流域的制瓷技术与宋代相比已经大大衰落。北流岭东的城关、中和、藤县、万窑村生产基本停止,北流岭东、苍田等瓷窑生产极不正常,对外销售很少。考古学家魏仁义在第《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篇中说:“这种破坏和苛刻的控制,使许多民间瓷窑,如北流河流域的青花瓷窑,难以继续生产,陷入衰落和破产。宋元时期北流河谷青花瓷窑的衰落有其特殊的原因。这是宋元时期尤其是元代广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使制瓷业的生产失去了稳定的社会基础。”北流河流域的陶瓷生产在元代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但元末明初,大量中原和江浙移民进入北流,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北流陶瓷才慢慢恢复发展。

明代手工业各部门进入作坊阶段,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山西、河南、河北、甘肃等省都有日用瓷生产。江西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工业的中心,代表了明代瓷器工业的最高水平。北流河流域的制瓷业开始缓慢复苏。受中原陶瓷工艺的影响,除了生产传统青瓷外,还烧制出了青花瓷。产品装饰图案单调,山水、花鸟、人物等写意。出现,且造型装饰独特艺术。

dd51a2b4b92a600d3b66e6795a8a5948.jpg清代青釉高脚盖盒——北流博物馆供图

在清代,特别是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中国瓷器生产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广 西北流河流域的青白瓷窑及其兴衰》年,阿清王朝的人刘晨说:“我们华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瓷器;康雍是中国最好的瓷器。”这一时期的釉色丰富多彩,有五彩、珐琅、粉彩、斗彩、素三彩等多个品种。这一时期,北流瓷业蓬勃发展,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生产规模空前,瓷窑数量和产量均超过宋代。从岭东到北流河上游的盘龙,有上百个龙窑,还有很多窑和烟火。在距离北流县城10公里的盘龙村,村民们办厂烧瓷器。鼎盛时九个龙窑同时烧制,成立了艺龙、泰龙、艺龙台等碗厂。北流河上游岭东有近百座龙窑,“一百余里,私窑二百余家”的地区有百余人。世界各地的商人和瓷商云集斯里兰卡,开办了百兴、凤兴、福兴、宝盛等碗厂。仓田和万窑村也有几十座龙窑。清末至民国时期,岭东、盘龙、陈冲、米白等地的瓷厂生产了大量产品,“北流碗”在岭南、广东一带颇有名气。二是技术大幅提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北流的制瓷业水平和技艺高超,尤其是青花瓷的生产。生产的青花瓷产品制作精美,线条柔和,构图典雅,色泽圆润,在装饰、造型、风格、烧制技艺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标准。第三,商业高度繁荣。清代中叶,随着北流瓷业的不断发展,北流岭东、三江、石湾嘴、郑萍、龙胜、盘龙成为当地著名的商埠,北流也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地区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处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中国陶瓷业的发展整体上处于萧条、衰落、艰难的状态。可以说,这一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陶瓷工业的中度衰落时期。民国初年,北流陶瓷逐渐有了衰落的迹象,但还是比较繁荣,产品畅销两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匋雅》记载:“北流出口瓷器约15000件,陶器151000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广西各县概况》记载:“盘龙是我市最大的制碗业,设碗厂十余家,在大牛岭挖出白瓷泥,制成碗、杯、壶等器皿。第二次,边一岭东的碗厂也运到广东梅陇等地销售。再一次为陈冲、米白、双头、边三六斤、何浪、福来龙湾的碗厂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时期,北流陶瓷业之所以能够发展,主要是因为受战争影响较小,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生产条件稳定。但民国时期,北流陶瓷业始终无法摆脱当时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北流陶瓷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工艺陈旧,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技术逐渐萎缩。到了民国末期,大量产品积压,销量减少,许多作坊资金周转困难,陶瓷业一片萧条。

03

/反映整个世界/

50年代初,北流陶瓷业开始恢复发展,私人作坊联合起来,成立公私合营企业。北流陶瓷生产从分散走向集中,规模不断扩大。1952年,盘龙村多家私营作坊联合创办了北流合群合资盘龙碗厂。1954年,岭东永兴、宝兴等多家碗厂联合成立岭东碗厂。1955年,北流何群合资盘龙碗厂与海城、瑞兴等几家碗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的北流盘龙碗厂。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北流陶瓷工业的私人作坊转变为国有或公私合营企业。1956年,盘龙碗厂、岭东碗厂、米白碗厂和陈冲碗厂改制为国有企业。1956年,广济、罗等窑厂合并,组成公私合营的北流县窑厂。1956年,北流有5家县属民族陶瓷企业,职工1300多人,产品大部分销往广东、广西、云贵等地。

05c4549bb6deedbb5e26c6e37b65c0e9.jpg北流县瓷厂1958年生产的茶具选送到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供图。

1957年,北流县陶器厂更名为北流县陶器厂,主要生产坛子,所生产的坛子质量为广西之最,创造了“北流陶瓷”的品牌。当时,轻工业部和当地政府对传统陶瓷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58年底,自治区轻工业厅决定把北流陶瓷做大做强,投资15万元在北流三官口建厂,建成了第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广西轻工业学院(现已更名为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学院)工程师吕参与了这条生产线的技术指导。他回忆说:“当时这个项目是由广西轻工业厅的一位老工程师带队到北流进行技术指导的。我是技术员之一。我下去主要是收集陶瓷原料,研究配方。主要产品是炻器的研发。样品做出来后,很成功。拿到广州广交会上,一炮而红,获得了一批订单。当时北流陶瓷在广交会上引起轰动。我们的产品被抛到空中做宣传,瓷器掉在地上也没有碎,吸引了很多观众和亲的注意

20世纪50年代末,北流日用陶瓷在西部乃至全国闻名。日嵇绍说,北流陶瓷的质量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北流出产的青花瓷特别受追捧。除了1958年把盘龙碗的500件釉下青花瓷作为会议用品送到二井人民会堂广西厅外,广西的涉外饭店,如南宁的明园饭店、祥云饭店的明园新都饭店、南宁饭店等,都用了北流陶瓷,连厂州的友谊饭店也用了。可见当时北流陶瓷在区内外享有很高的声音阵营。

1960年,盘龙碗厂迁至碧流三官口,与自治区轻工业厅投资所合并,组建北流县瓷厂。北流县瓷厂的建立标志着北流近代陶瓷工业的初步发展。1962年,在轻工业部的投资下,北流县瓷厂建成了年产500万件普通陶瓷的生产线。1963年建成标准厂房和燃煤倒焰窑,开始使用轨推笼式燃煤锦窑烤花,标志着北流陶瓷真正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

1964年12月,北流县瓷厂更名为广西北流县瓷厂,直属自治区轻工业厅。1967年,广西北流瓷厂研制成功细瓷,促进了北流陶瓷的发展。自1967年以来,陶瓷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广西陶瓷出口的重要基地。1968年,广西北流瓷厂与广东外贸进出口公司签订订货合同。960箱“木纹杯碟”和1200箱“荷花汤盘”销往海外,创汇不少,到1970年已扭亏为盈。1969年,自治区轻工业厅将广西北流县瓷厂下放到北流县直属企业,并更名为北流县瓷厂。

70年代,北流县瓷厂继续重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北流陶瓷成为北流县的优势传统产业。1971年上半年,北流县瓷厂研制成功一批造型精美的青花餐具和茶具。1972年,北流县瓷厂研制成功釉下彩瓷器,开创了广西釉下彩瓷器的新工艺。

1974年,北流瓷厂研制成功釉下彩纸,填补了广西釉下彩纸技术研究的空白,提高了釉下彩产品的生产效率。

1975年,北流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北流陶瓷已成为北流县三大支柱产业(陶瓷、水泥、氮肥)之一。1976年至1980年,北流瓷厂生产日用陶瓷4000多万件,出口陶瓷2000多万件,实现利润220多万元,创造了新的辉煌。

1979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陶瓷工业整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改组步伐加快,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中国已经形成了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电瓷、砖瓦和工业陶瓷的完整体系。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陶瓷生产和消费大国,正在从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迈进。《北流县概况》简介:“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年产量约150亿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居世界第一。近几年新开发的产地有山东临沂、广西北流、重庆、山西怀仁等地。”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这种变化

时任北流县经贸委主任的罗说:“1984年下半年,北流县瓷厂遇到了最大的经济困难。当时县委决定派工作组整改,我担任组长,对北流县瓷厂的情况进行反复调查研究。当时社会处于城市改革初期,市场经济出现。原来的计划经济不适合,行不通。北流县瓷厂的产品卖不出去,经济链断了。算是开拓市场,最重要的是瓷厂的销售。谁来做?后来和工人聊了聊,听了听群众的意见,有几个人推荐了陈贤斌,我就去找他,拜访了他。第一次找,他没来;找了第二遍,他没出来;第三次,当时他在机修车间。我找到他,和他谈了谈。他说他对产品销售有想法。他初中毕业,在工厂当了学徒。他对技术非常热情,对经济非常敏感。我告诉他我想选一个营销的人,问他愿不愿意做,我出了两道考题:一、写一篇文章;第二,厂里有一大堆陶瓷产品,叫他想办法卖掉。结果他两个‘门槛’都过了。他让工厂开了三份介绍信,最后,他以每件产品多2分钱的价格卖掉了所有产品,增加了15%的利润,从而扭亏为盈。我观察到他有经济头脑,于是向政府汇报,选择了这个工人。当时因为是工人,只能调到供销部门做普通营业员。后来升任市场部副科长,再升任副主任。他是北流县第一个破例提拔为工人的企业领导。陈贤斌当上副厂长后,全厂的面貌变了,市场打开了。从此,北流陶瓷慢慢恢复了生机。”

1985年,北流县政府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岭东、陈冲、米白三家靠烧柴做陶瓷的国营陶瓷厂停产。时任北流县经贸委主任的罗提议拍卖这三家国企,用拍卖所得建设新的陶瓷厂。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最后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各厂所在的乡镇,集资在城北北流县建第三瓷厂,由北流县瓷厂副厂长陈先斌任厂长。这件1986年初刊登在《中国陶瓷百 年史》上的拍卖事件,在当时被视为改革开放的典型。

1986年,在北流县委主持召开的讨论如何挽救第三瓷厂的会议上,厂长陈先斌率先大胆引进外资,通过合资办厂,摆脱了企业的生存困境。北流县政府招商引资后,北流县第三瓷厂与香港桂江贸易有限公司于1987年成立了北流第一家合资企业——3354北流炻器厂(1994年北流撤县后更名为北流炻器厂,本文称北流炻器厂),陈先斌任厂长,也就是今天的广西三环集团的前身。1988年1月,北流炻器厂顺利投产。从一开始,它就着眼于国际市场,在内部管理、产品开发和创新、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严格遵循国际惯例。年出口瓷器1000多万件。同年,北流县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0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1988年春,自治区领导到北流视察新建的北流炻器厂。在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带来了几件杯碗之类的炻器产品,当着自治区领导的面,把产品一件一件地丢在水泥地上,每一件产品都完好无损,这让

1992年恰逢邓小平南方谈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北流陶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广西北流三环实业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产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欧美市场进一步拓展。同时,北流陶瓷跻身全国行业前列,成为全国日用陶瓷五大产区之一。1998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国际陶瓷展上,时任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夫人特意挑选了三环陶瓷作为行政长官官邸的接待用品。至今,香港特首官邸向三环集团订购瓷器已有多年。

e4786af144c953a99fe5a6d93c5ad0b7.jpg北流英塞拉顿——儿童团结设计刘德新制造

9c2fd68c482094fb5ebf76fe41ce3c88.jpg三环陶瓷博物馆——陈湘宁摄

进入21世纪,历史悠久的北流陶瓷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千年瓷都到中国陶瓷城,陶瓷文化成为北流市的文化核心,陶瓷产业成为北流市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2015年,北流市陶瓷产业总产值超过120亿元,日用陶瓷出口额占广西陶瓷出口总额的70%以上,占中国陶瓷出口总额的7%左右。是中国日用陶瓷的四大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北流陶瓷产品90%以上出口欧美、东亚、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流陶瓷企业,特别是三环集团,以创新的理念、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海外贸易中抢得先机,创造了品质优良、款式多样、装饰丰富、质优价廉的高档精美瓷器,满足了大多数海外民众的生活和艺术欣赏需求,在海外市场占据了中国日用陶瓷的半壁江山,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商品,享有世界声誉。

最值得骄傲的是,2011年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举行婚礼迎娶凯特米德尔顿。对于婚礼餐具、茶具和礼物的选择,英国王室决定采取招标的形式。全世界的日用瓷器供应商都对这个消息感兴趣。三环集团觉得这是展示和宣传三环品牌的最好机会,决心参与此次竞标。怎样才能在世界竞标中胜出?这在三环集团设计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大多数设计师关注的是英国王室的文化价值观。一位名叫钟的年轻设计师另辟蹊径。他凭着对爱情的理解,大胆地以“永不褪色的爱”为设计理念,在餐具上印上了王子与公主结婚照的镶钻头像和象征永结同心的心形图案。颜色简洁大方,既体现了永恒的爱情主题,又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元素,非常符合英国大众的审美思想。当时,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数百家著名日用陶瓷制造商参与了竞标,并提供了500多套设计样品。组委会对礼品样品的筛选非常严格。经过第一轮紧张的筛选,只有50多家企业符合要求。经过第二轮筛选,只剩下五家公司。在这五家企业中,三环集团最终中标了包括咖啡杯、水果杯、杯碟、大瓷盘、小瓷盘等共计16008件婚礼用瓷。

三环集团中标的喜讯一出,三环人都表示,“简直像做梦一样。谁也想不到。”从此,三环集团与英国王室结下了不解之缘,中标了女王登基60周年皇家纪念用瓷、威廉王子之女夏洛特公主洗礼仪式用瓷、英国女王90寿辰用瓷。英国王室三代人都用过中国三环陶瓷。这

北流陶瓷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四大发展优势:一是北流盛产陶瓷原料——高岭土;二是北流地处桂江源头,在泥浆训练主要依靠动力源时,可以有效利用水位差大的资源;第三,北流有大量的松木等木材,具备烧制陶瓷的燃料条件;第四,北流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外地匠人看中了这里,从而将这项技艺代代相传。北流陶瓷的发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

古人云:“造一器需七十二。”一件陶瓷作品,从选料、制作到烧成,过程复杂,只有经过挖泥、破碎、淘洗、制坯、干燥、施釉、入炉、烧成等程序才能完成。

再精美的瓷器,都是从泥开始的,泥是制陶最基本的材料。以前在物流不发达的时代,陶瓷生产的特点是本地化。北流的陶瓷原料都是就地取材,包括烧瓷器的燃料和使用的原料,基本都是在工厂附近采集的。瓷器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当时北流县瓷厂需要的人员也是在当地招聘,安置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后来北流县瓷厂对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范围扩大到工厂周边一两百公里的县城,甚至更远的云南、江西、山西、内蒙古等地。通过调研,找到储备充足、供应稳定的物资,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勘察完矿后,要对所选泥浆的理化性能进行检测,确定泥浆有粘性,可塑性强,有收缩性,耐酸碱,化学性质稳定,易上釉,耐火,经得住高温烧制,才由当地人开采。陶瓷的原料不是单一的,往往需要多种符合工艺性能的原料组合。

清代兰璞在《人民日报》年说:“凡制陶用的陶土,必须采练。”在古代,矿石被开采出来后,人们用水锤借助溪流把矿石捣成粉末,然后洗净,用马尾辫芦苇过筛。以前,北流人用水车打碎粘土,通过淘洗,挑选出浮在水面上的油泥作为制陶的原料。目前的泥浆精制方法是将泥浆用球磨机粉碎、过筛、除铁、脱水制成泥饼,或用真空泥浆精制制成泥块。

泥料制作完成后,用吸水的石膏模具将泥料制成泥坯。待泥坯与模具自然分离干燥后,施釉。上釉包括手工上釉和机械上釉。釉按烧制釉的特点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结晶釉、哑光釉、碎釉、流光釉、金沙釉、花卉釉等。施釉方法有浇釉、蘸釉、喷釉、吹釉、甩釉、刷釉和复合施釉。大坯可以上釉吹制,小坯可以上釉。釉面要求严格,需要光滑、圆润、无瑕疵。

陶瓷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烧窑。以前的北流人用龙窑进行烧制,是没有测温设备的,主要靠烧窑的师傅凭经验看火候。因为在烧窑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的因素,具有很高难度,所以烧窑环节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的“一烧、二土、三制作”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改为电烧和燃气烧制,可控性就强了很多。陶瓷的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一般的陶瓷烧成分为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二次烧成可分为素烧和釉烧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已成型未上釉的陶瓷坯体进行第一次烧制,是为素烧;第二阶段是施釉后进行第二次烧制,是为釉烧。如唐宋时期的唐三彩就是采取素烧和釉烧结合的二次烧成法。釉上彩瓷器用的也是这种二次烧成法。坯体的烧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坯体的水分蒸发阶段,温度在300以内;二是氧化分解及晶型转变阶段,温度在300—950;三是玻化成瓷阶段,温度在950至“烧成温度”,一般日用瓷的烧成温度在1250—1450;四是冷却阶段,为“烧成温度至常温”。陶瓷的烧成气氛有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我国北方的瓷区一般都采用氧化气氛烧制,而我国南方的瓷区一般都采用还原气氛烧制。

当然,每一件陶瓷产品从原料的选择到产品的完成,整个生产流程中质量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关键点控制要讲究频率,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一个控制点。只有把一个流程的关键点控制好了,才能流转到下一个环节。

c2ff61f1c47d07e3a6fc19b54b7daa0c.jpg 847b73a94f273773d23dfbfd876a4b6d.jpg 0b05052469088518f7585b7a5bc6b3e5.jpg北流陶瓷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经历了由陶器向原始瓷器再向瓷器过渡的阶段,每个时期和每个阶段的代表性器物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北流陶瓷器型上的图案和文字,既是一种工艺美术,又是一种民俗文化,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以来,北流陶瓷就把民俗文化融入它的工艺美术和艺术思想。 《景德镇 陶录》 云:“礼义顺祥曰吉。” 《逸周书 ? 武顺》 云:“吉,善也;祥,福也。”北流陶瓷器型上的图案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主题就是“吉祥”文化,主要体现有以下的特征:

a0cf209888fc2e74141a321663210559.jpg民国晚期酒壶“福禄寿”——黄有甲供图

一是对美好、幸福、和平生活的向住和对身体健康的折福。在绝大多数早期此流陶瓷上,有表示福、禄寿、喜、和、祥、吉、顺、升、发、旺等吉样之意的动物图案。其中,鹿代表禄,蝙蝠代表福,鹤侧被视为长寿之鸟。瓷器L的文字,有“花好月圆世界和平"“寿”等。

二是体现祈求光宗耀祖、门庭富贵的社会心里。知陶瓷上的一些纹饰题材,出现寓意为”连生贵子的婴儿抱莲花、桂花的图案,莲”与连”、"贵"与“桂”同音,即莲花寓意“连生"桂花寓意“贵子也体现子小满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原望。

3ffdb15ab04ec1dd597855c09f7ed308.jpg直桶壶“松鹤延年”——北流市博物馆供图

三是体现高雅的闲情逸趣。北流陶瓷的纹饰出现了许多以植物为纹饰的题材,如”节节高升”的竹子题材,既有竹报平安的寓意,又能体现高风亮节的品质,为古代文人所推崇的题材。又如“喜上眉梢”的纹饰题材,以喜鹊喻喜庆事,“眉”与“梅”同音,既描述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样子,又有一种红梅报春、喜事降临的寓意,是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

c093aafbf6a12aec155afb61afc1b539.jpg民国时期瓷枕“年年有余”——北流市博物馆供图

四是体现崇拜自然的原始信仰。在陶瓷刻绘祥云、鱼、狮子等纹样,体现一种美好的预兆,表现北流人贴近自然、亲和自然的品质。祥云形若如意,绵绵不断,意为如意长久。自古以来,人类与鱼有着密切的联系,鱼纹出现在陶瓷上,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反映出人类渔猎时代的生产生活经验留存和心理需求。远古先民关于鱼的观念是生存与繁育,先民的认知水平低,对自然界产生了恐惧,而鱼因产子多,成了人们崇拜的图腾,能表达人类生存与不断繁衍子孙的美好愿望。

五是反映博爱、和谐与万物同生的精神追求。一些北流陶瓷上出现了龙、麒麟、凤凰等祥禽瑞兽的图案, 龙凤呈祥, 传

说中龙是鳞虫之长, 凤为羽虫之尊,哪里有龙出现, 哪里就有凤来仪,哪里就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麒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传统神兽, 性情温和。古人认为, 麒麟出没处, 必有祥瑞。麒麟 送子,是我国民间祈子的想象,俗传积德人家求拜麒 麟可生育得子。

43e4a5253e41ce0b37c5be2f7328c628.jpg

岭垌瓷器——黄有甲 供图

六是体现爱国情怀和政治情感。抗日战争时期,北流生产了大量题写有“抗战必胜”“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等字样的陶瓷,这些体现抗战元素的陶瓷产品在全国并不多见,充分表明了北流人民的爱国之心, 体现了制瓷者的民族情怀。还有的陶瓷上出现了“拥 军爱民”的字样,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在三环集团的陶瓷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把题写着“抗日救国”字样 的提梁瓷壶,让人触景生情。

七是体现友好、合作、共赢的国 际文 化元素。新时期,北流陶瓷紧跟时代步伐,既表现中国传统的造 型、技艺特点,也融入国际的潮流和文化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三环集团生产的国礼瓷。如 2015 年三环集团设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金石方圆”系 列国宴瓷,产品上的“东盟博览会”字体根据传统的印章形式进行设计,以中国特有的篆书、篆刻的艺术 手法表现,用“CAEXPO”做内边纹、海浪做外边纹进行修饰,寓意着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以东盟博览会为中心,带动东盟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的合作共赢之路, 体现了广西元素和当下“一 带一路” 的新思想,贴合时代的主旋律。

6e9349410ca3c3731ed9311a91599309.jpg

“水墨丹青”茶具——三环 供图

在瓷器欣赏审美的基础上, 更安全、更清洁的瓷 器成为人们关注的共识,而实用性陶瓷产品在大多数 普通家庭中得以广泛地应用。那么,如何选购一件合格、放心且令人赏心悦目的陶瓷产品呢?

第一, 要看外观。主要是从一件陶瓷是否有斑点、碰瓷、落渣、针孔、变形、裂痕以及光泽度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评价。高档的陶瓷, 还要看白度。如果是彩瓷, 还要看是否断线,是否烂花。这些通常是检验一件陶瓷产品是否合格的“推荐性国家指标”。

第二 ,要看内在指标 。一是重金属是否超标 ,即锌和镉是否超标 ,这是陶瓷的强制性指标 。2 0 14 年,重金属是否超标成为出口陶瓷的关键性指标,也是国际标准 。二是抗热震性 。在过去,也叫作稳 定性,耐高、中、低冷热性,也就是冷热交替稳定性,说得通俗一些 ,就是电源关闭后把瓷器从消毒柜里拿出来不会裂碎 。一般国际标准的抗热性是一次性的冷热交替温度为 1 8 0℃— 2 0℃ 。行业标准要求会更高,要求达到一次性的冷热交替温度为 2 0 0℃— 2 0℃ 。国际标准要求陶瓷的吸水率在 0 .5 % ,而一些企业标准达到 0.2%。企业标准要求严格,做出来的产品自然质量更好。

作者简介

童团结, 作家, 致力于系统研究广西六堡茶、坭兴陶和北流瓷。已出版《等你回家结婚》、《点 亮人生》(与张严方合著) 、《与山对话:刘益之传》、《中国坭兴陶艺名人》、《坭兴陶 收藏与鉴赏》、《寻味六堡》、《北流陶瓷 100 年》、《广西名片: 茶与器》、《广西名片: 寻味六堡》(与曾艳合著)等作品,主编《神奇的千家洞》。

摘编自《美丽广西》2021年第6期

5425636b588299f74c8944647746be62.jpg

阅读 1

分享收藏

赞在看

推荐阅读

[古典武俠] 江湖行

​(一)黄山,一座不知名的山谷中,百花盛开,生机盎然,谷中深处有几间木屋,屋前小溪、流水,一片诗情画意。时间刚过正午,自谷外有一道人影飞驰而来,来到谷前也不停步,按左三右四的方法进入谷中,原来这谷口摆有一座

2024-04-24

前女友的风骚闺蜜

​我前女友的好朋友(非常正点),毕业以后在一家培训机构做培训老师,收入不菲而且人据说特别的风骚。以前跟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因为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原因,我女朋友几乎不让我们单独的接触。一直都后来分手,我们还保持者

2024-04-24

俱乐部故事之女权再教育

​帝国城俱乐部詹姆斯•麦金尼斯和亚瑟•莱因哈特在俱乐部的媒体室当中紧挨着坐在一起,他们都是麦金尼斯—莱因哈特与亚当斯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合伙人。亚当斯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办事处的大型律师事务所,

2024-04-24

贞操逆转的媚黄世界:拥有华夏大鸡巴的我被许多外国洋马美

​“登神并非是伟人的起源。他自理性而至,并紧裹于牢不可破之衫,在午夜被勤勉之眸照亮,在遐思中以襁褓包裹,在头脑中避开思想嗡嗡作响的对象……”——华莱士·史蒂文斯“你将于蝶蛹中苏醒,窥见书写于肉眼之外的自我

2024-04-24

老婆被她老板强奸

​婚姻真的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无论年轻时候多么恩爱热情的夫妻,几年过去后,生活都变得一潭死水。和老婆结婚十年了,和老婆算是自由恋爱认识,当时两个失恋的人彼此救赎,从最开始一夜3,4次激情,到现在十年后,一个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