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在河姆渡遗址发掘过程中 考古学家发现了河婆所遗址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6 浏览:

1956年,云南昆明晋宁县石寨山出土了云南王的金印,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随着一些精美青铜器的发掘,古滇国揭开了面纱。

古滇国,一个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的区域性政权,在云南历史上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古王国,其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外界对云南古代文明的了解极其有限。这个神秘的王国曾经离我们很远。

50577517e95c690e91098fdb8c746542.jpg去年以来,在云南河伯索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简。新华社

最近,古滇考古取得了重大突破。在9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考古中国”发布会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去年以来,云南鹤壁所遗址出土了大量汉代泥印、竹简,为寻找位于西汉时期的宜州郡治提供了线索。这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对云南行使了政权,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一度沉默。

“西南蛮夷有多长,夜郎最大;西部是云南最大的。从滇北来说,君主的长度是多少,杜琼最大;这都是结,耕,集。”2000多年前,在云南滇池沿岸有一个叫“滇”的古文明。《史记西南夷列传》年这段话是古代文献中对古滇的最早记载。

1956年,考古人员在晋宁石寨山墓地出土了《云南王玺》和大量青铜器,揭开了云南古王国神秘面纱的一角。后来,许多重要的滇文化遗址相继被发掘,如江川李家山墓葬、玉溪和昆明官渡区杨府头墓葬,出土了数万件滇国遗物。这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王国,逐渐向世人揭示了它的真谛,古滇国的辉煌重现于世。

记者:河婆所遗址最早发现于1958年,之后沉寂了半个世纪。原因是什么?

蒋志龙:河伯索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伯索村,滇池东南岸,距出土王典印章的石寨山墓地东北仅700米。195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十多个蜗牛壳堆遗址,其中包括河婆所遗址,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壳丘。根据调查报告,该遗址中堆积的蜗牛壳高出地面8米,有徐莉那么长。在这些蜗牛壳中发现的主要物体是一些同心的红色陶板。但当时在滇池流域没有发现更多的证据,墓葬中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同心圆,所以考古学家认为这个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而这种将同心圆认定为新石器时代代表性器物的做法,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记者:河婆所遗址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贝丘的认识是什么时候改变的?

蒋志龙:1990年玉溪玉通关遗址考古发掘,是配合昆玉铁路建设的第一个炸点。在这个遗址的堆积中,我们发现这些红陶盘与小型青铜工具甚至汉代的陶器共存。可以说,刺桐关遗址的发掘首先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同心红陶盘是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误解。

2006年,我们在昆明西山天子庙遗址首次发现了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虽然遗物不多,但我们在地层堆积中发现了墓葬中出土的同样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事实上,自1955年石寨山古墓葬发掘以来,特别是自1956年6号墓出土“云南王玺”以来,乃至整个20世纪,云南省青铜时代考古主要以墓葬为主,对聚落遗址关注甚少。2008年至2010年,我们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合作,对滇池史前聚落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滇文化”和汉文化遗址近79处。其中河婆所贝丘离滇国贵族墓地——号石寨山墓地很近,遗址规模很大。我们推测这个地区很可能是古滇国的首都。正是这次调查,坚定了我们寻找古滇文化聚落遗址的信心。

2014年,我们以石寨山古墓葬为核心,将整个滇池地区六大“滇文化”分布区纳入“石寨山古墓葬考古”项目。同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这一考古计划,并指出新兴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寻找这一文化的聚落遗址。当年年底,石寨山古墓葬的考古工作启动。主要工作方法是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大面积的一般考古勘探。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勘探,最终选定重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寻找这种文化的定居遗迹和可能的城市遗址。

11d1dca1e80776634ff2a8135737e4da.jpg

去年以来,云南河伯索遗址出土了大量汉代琵琶。新华社

“以前,没人信。”

古滇国位于中国的西南角,是一个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汉朝的区域性政权。《史记》年,有“汉武帝封元二年,滇王尝羌降汉,汉赐滇王,以复其民”等记载,但几百字几乎是全部。此后,有关古滇国的记载,如《汉书》《后汉书》755-79000等被复制。

2019年,考古学家在河婆所遗址中发现了一枚“云南国印”。这个小小的“云南国印”,其重要性不亚于“云南金印”,说明汉武帝建立了“云南国印”,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在蒋志龙看来,它是汉朝中央政府对古滇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有效行政管理和国家权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见证。

记者:您曾经说过,“没有村落遗址的古滇文化就像缺了一条腿。”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由于缺乏史料和考古实证数据,古滇国一直是个谜。

蒋志龙:是的,古滇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滇池流域只发现了古滇文化墓葬,最终发现了古滇文化村落遗址,这是古滇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

2016年,考古队在河婆所地区的考古钻探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迹象。水面以上的许多平台和水系(古河流)交替排列,构成了河滨公园堆积的主要形式,而这些平台和水系似乎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像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但是要确定这些平台是什么样的堆积,单靠考古钻探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因此,我们向国家考古局申请发掘台湾,王喜庙是我们申请的第一个平台。

2016年至2017年,在下西河村王喜庙所在平台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了汉代的地面遗迹,这意味着汉代人居住的地面比今天的滇池水面低了约三至四米,说明那个时期滇池周围的陆地面积比今天大得多。另一方面,那个时期的滇池没有现在的滇池那么宽。“滇文化”时期的地面海拔更低。

记者:这些考古发现能告诉我们什么?

蒋志龙:在王喜庙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汉代和早于汉代的滇文化时期,甚至早于商周的先滇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存。在滇池东南岸冲积平原区首次发现汉文化和“滇文化”的聚落遗址。这是石寨山遗址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为我们在平原地区寻找石寨山文化聚落遗址指明了方向。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河婆所是一个聚落遗址,地下埋藏着古村落,是古云南的都城。这个要放在以前,没人信。

记者:确定聚落遗址后,您和您的同事是如何推进河婆所遗址发掘的?

蒋志龙:我们依托国家文物局每年批准的发掘项目,同时进行发掘、勘探和整理。每年安排一平方公里的考古勘探,安排一两个小项目。

2018年,在河婆所村东3号平台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瓮棺、柱坑等遗物。如此大量的瓮棺在国内也是罕见的,在云南文化分布区也是首次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对“葬俗”的认识。虽然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现象尚未得到解读,但毫无疑问,它是河婆所遗址中的一种特殊遗存。

2019年初,在3号阶地西侧一处汉代废弃河道的灰坑内,考古人员对清洗干净的土样进行了冲洗,发现了“滇国印”、“王昌印”、“田丰私印”等多件陆器,以及瓦片、陶罐、陶罐等铜石文物。

还记得队员们告诉我他们找到了一枚“云南印章”的那一幕,大家都很激动。我的直觉是,这是填补历史空白的伟大发现。

司马迁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典藏的问题,但从汉朝的建制来看,典藏是中央政府任命的管理这一地区的最高长官。《滇国玺》玺泥的出土,不仅弥补了《华阳国志》等古文献中对古滇国历史记载的不足,而且从实物史料上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它标志着汉武帝建立了宜州郡,并给了云南王王银一个“滇乡”和一个行政系统。从这些材料可以推断,早在2000多年前,滇中就已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体系。《滇中印》的发现也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为了解云南附汉后的政治性质、行政模式和官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2020年9月至12月,我们在王喜庙以北、金沙路以南的河伯搜村和下西河村之间的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45-5.8米,包括西汉中期、西汉至东汉以及明清时期的堆积,其中以西汉至东汉时期的堆积最为丰富。

云南古都河伯索的美丽画卷。

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文化碰撞共存,创造了灿烂的古代云南文化。

河婆所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为寻找西汉宜州郡治提供了线索。大量竹简的发现,是继湖南省发现“里耶秦简”之后,我国南方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其行政、司法简牍内容丰富,与发现的泥印相互印证。自汉武帝设立宜州郡以来,云南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云南现在的边境格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

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古滇文化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上个月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发布

蒋志龙:对!这次公布的考古发现非常丰富。就汉代文物而言,最受关注的是泥印和竹简,还有大的建筑基址和宽阔的道路。

2021年3月至12月,我们在昆明市晋宁区上蒜北区进行了约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发现了积灰、宅址、水井、墓葬等大型道路和疑似大型建筑遗址441处。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当然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泥封。

这次发现了500多块泥。除了益州府的泥,对各县所辖的郡县长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滇池尹畅”。汉代大郡定令,小郡定长,可见当时滇池是宜州郡下的一个小郡,也可以说滇池在汉代是有专人管理的。公元前109年以后,和中原一样,纳入中央王朝的郡县制管理。

目前已发现汉代宜州县所辖24个县中的18个县的公章,未来不排除有6个县的公章。除了官印,出土的还有一些私印,如“宋玉印”、“俊峰私印”等。我们猜测这些私印是官员的名字。这些内容在《史记西南夷列传》《史记》755-79000甚至《汉书》都没有记录。可以说,这些发现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让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

记者:这次考古发现中,除了封泥,还有大量汉简最受关注。

蒋志龙:是的,我们在上蒜小学150平米的发掘校园里,发现了200多块有汉字的竹简,大部分还在清理中。公认的文字有《滇池为亭》、《罪为死》、《建主任》、《元初四年》(公元前83年),是反映当时宜州郡行政往来和司法制度的物证。这些竹简大多是官方文件,无论是法律还是政务,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细节对于研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记者:在您看来,去年以来考古新发现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蒋志龙: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云南金印”的发现是我们了解古滇国是否存在的契机,那么这次发掘就像打开了一扇窗,为研究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多的材料。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研究出土的竹简。此外,根据这些材料,我们还可以研究云南与四川的关系,以及与汉代中央政府的关系。

记者:近十年来,中国在考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2014年开始,你带队挖掘河婆所遗址。一定有很多收获和感触在里面。

蒋志龙: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确实有目共睹,我自觉赶上了最好的时机。

在这几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中,虽然没有遇到惊人的考古发现,但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真实的。这些看似孤立的遗迹,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为我们了解历史的真相提供了线索。每一次新的收获都让我们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到现在为止,我们挖掘的梯田几乎没有一个是功能完全一样的,完全不匹配,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如果我们根本不匹配,那就是匹配!这些不同功能的台地和水系共同构成了河婆所遗址群作为古滇都城的完整体系。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这些零散的方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河婆所滇国古都图。

来源:《后汉书》(2022年10月27日07版)

记者:王会峰

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莫愁

54ded22b2d98327ed5c565302b0ecbbf.jpg 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河泊所遗址

大量泥印竹简出土,云南晋宁古滇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有什么意义?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发现的河婆所遗址,是国家文物局近日召开的“考古中国”会议上列出的新发现之一。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大量泥印、竹简等文物,为汉宜州郡的存在和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云南行使权力的直接体现,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增添了考古证据。

据当地考古部门介绍,河婆所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推测属于新石器时代。2008年滇池流域调查后,进一步明确其属于青铜时代,是云南文化的核心居住区之一。

其实遗址由大大小小几十个遗址组成,相距不远,统称为河婆所遗址群。

遗址以北约700米的石寨山滇文化墓葬与遗址关系密切。2019年,出土了一枚“滇国印”。同年10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2021年后,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云南省考古机构对上西河村西南遗址和上蒜第一小学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时至今日,以汉代为主的文化积淀陆续显露,发现了建筑遗址、灰坑、墓葬、水井等生活遗迹,以及泥印、竹简、金属器皿、骨器、玉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

琵琶、竹简等最有价值的文物专家认为,这些发现中最有价值的是有文字信息的琵琶、竹简,以及能证明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建筑基址、道路、水井等遗迹。

目前,在该遗址中已发现500多件琵琶,包括官方和私人的。其中,公章包括“宜州太守章”和宜州县下24个县中的18个县的公章,如“建陵陵章”、“通辽城章”等。私章上的名字是宋玉、王福、俊峰等。因为大多是公私印,所以发现这些名字很可能是官员的名字。

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现如此大量的浓缩泥状物?专家推测,出土遗址极有可能是当时销毁文献资料的地方。

在出土的数千枚竹简中,有200多枚字迹明显。目前只清理了一部分,认可了“滇池为亭”、“建陵郡”、“元初四年”等字样。这些竹简可以用作官方文件。

考古发现的意义河婆所遗址的一系列考古发现,首次证实了古代史书中“古云南”的存在。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古滇国是从战国时期就存在的古称之一,当时属于“西南夷”。汉武帝时代,滇王降汉,随后在这一带设益州郡,“赐滇王王银,以复其民”。

大量泥印、竹简的发现提供了书面证据,印证了古籍中对古滇、宜州郡的记载。也是汉代中央政府在云南行使政权的体现,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展示之一,因此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

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河泊所遗址

云南鹤壁所遗址出土的“云南国玺”有什么历史渊源?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封泥。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泥,但这种泥不是那种密封的坛子,而是由很多东西组成的特殊的泥。这种泥浆软的时候不容易分散,稳定性好。古代人会把印章压在印章泥上,安

这次出土的琵琶上的文字是“云南之印”,琵琶上的文字多为阴写,是古人认为人死后可以通过这种文字继续与下面交流的一种形式。这类文字容易识别,有很强的地方历史感。这种字体被鉴定为西汉字体。伊州郡在古代西汉时期就在滇池郡设立了,云南的印章很可能是伊州郡在滇池郡之下的一个证明。

也就是说,现在云南河伯索遗址出土的这种琵琶,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西汉建立的宜州郡在云南是中央集权的,为我国西汉时期的历史遗迹和古书记载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佐证和证据。

这种照片的发现,从历史上我们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汉武帝时期确实建立了“典相”的地位,当时分封于益州。这一发现,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汉时期遥远地区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也可以了解当时地区的一些特点。这一发现,对于现在的历史来说,可以更好地补充相关资料,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历史空白,对于古云南的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