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大同发现北魏佛教题材石壁画墓葬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6 浏览:

本报讯(记者孟淼)11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布童家湾北魏邢鹤江墓调查简报。据介绍,该墓年代明确,出土了一具基本完整的石棺。棺的四壁和顶部绘有佛教壁画,其余彩绘,在北魏平城地区的墓葬中尚属首次。

2015年5月,接到群众举报后,在大同市城南童家湾村浮桥垃圾发电厂院内发现一座古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查,发现墓葬损毁严重,墓葬基本没有了。根据迹象推测,该墓为土洞墓,有一个长长的斜坡,朝南。墓内只有39具石棺和石棺床的遗迹,未发现其他随葬品。经过清理和修复,这些残迹可以组装成一个基本完整的石棺。

石棺是一个长方形的房子,悬挂在山顶,由灰色细砂岩制成,由基座,四面墙,梁架和屋顶组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座石棺的四壁内侧、南壁外侧和屋顶内侧都绘有佛教壁画,至今仍有部分彩绘。与石椁一起的还有北魏黄兴三年(469)的墓碑。

石棺主壁即北壁上的三面石壁,每一面的上部都绘有佛像。因为有一面墙的上半部分不完整,佛像已经不存在了,下半部分画着一队礼拜者。中间墙壁绘有两尊佛像并排坐在尖拱龛中,龛两侧有五个切向的环饰,龛顶上有三朵莲花,两尊佛像顶上有一个发髻,身后有一个圆头灯和一个船形体灯。在两尊佛像上方的背光灯室画一个长方形的题字盒,里面没有字。

石棺的东、西墙各有两块石碑,上绘一尊佛,下绘一位恩人。南墙上即前墙上的三块嵌板的内外墙上都绘有壁画。整体来看,内壁上部绘有七佛,坐于莲花座上。头顶有伞盖,背后有圆头灯和船形体灯,着齐肩袈裟,禅定印,七佛间饰莲苞。下面大门两侧画着虎形的墓兽。外壁绘有守护神,图像基本一致。屋顶内壁画有6个飞行体,每个体3个。天上画着莲蓬。

与石棺同时出土的编年墓碑现藏大同北朝美术馆。墓碑高0.42米,宽0.28米,圆下厚0.07米。据碑文记载,墓主人是汉寿罗巴之妻邢和江,生活在北魏兴帝三年(469)。汉寿罗巴,幽州鄢县安次人。邢鹤江生于定州剑河县,后又生于长安凤仪县万年县,时年66岁,所以他应该生于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前后。

专家表示,随着佛教文化在平城的传播和发展,佛教艺术自然渗透到世俗社会生活中,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反映佛教题材的童家湾全景壁画墓尚属首次。这座墓有日期明确的石碑,有石棺的宫殿状,有壁画描绘的佛教人物和动作,包括壁龛中并排坐着的两尊佛的形象和一尊佛的形象,这些都可以在云冈石窟的雕刻中找到。

(编辑:林莉、刘洋)

大同发现北魏佛教题材石椁壁画墓葬

大同古墓首次发现北魏木制武士俑。还有哪些发现?除了北魏的木制武术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木制动物墓,彩陶,石碑,石像

M13墓之所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在于其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年代也很明确。这座墓的形制是北魏时期流行的方砖墓。它由一座金字塔、一条隧道和一座坟墓组成。其中,墓内使用了一个木厅(类似于木屋),木厅内设置了一个凹形的木榻,用于放置尸体。由于年代久远,木厅和木榻已腐朽破损,但这座古墓的发现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古墓曾经历过多次盗窃,所幸其随葬品并未被洗劫一空。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的发现让考古学家对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产生了疑惑。从这块石碑上的铭文可以看出,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嘉宝”,葬于太和元年(即477年)10月10日。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考古学家推测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凉州的贾氏家族,后由移民迁至大同、平城。换句话说,在大同发现的四十多座北魏墓很可能是嘉宝的家族墓地。

就文物而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木制品、石器、陶器和漆器。其中,在木制品方面,该墓首次出土了北魏时期的木制武士俑和墓兽。其中有两尊木制武士像,其姿态显示上半身微倾,扭臀,前腿微曲,其他四肢腐烂残缺。五官大眼睛,尖鼻子,宽厚的嘴唇下留着小胡子。镇上只有一个墓兽,而且是做成人面兽的形状。姿势是前肢直立,后肢下蹲。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绘有金银花纹和莲花纹的陶罐和壶,以及雕刻有双层莲花纹的石灯。这些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北魏的丧葬习俗和文化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大同发现北魏佛教题材石椁壁画墓葬

考古学家如何解读大同北魏墓葬首次出土的木质武士俑?在孝文帝迁都北魏之前,大同一直是北魏的统治中心,是北魏的首都。目前,山西考古工作者在大同附近发现了许多高等级的北魏贵族墓葬,从中可以窥探到民族融合的墓葬风格。最近,山西考古学家在大同发现了另一座名为嘉宝的墓葬,属于位于大同古都东城的贵族墓葬群。在这座1500多年前的北魏墓中,专家们震惊地发现了两个木制武士像。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武士俑多为陶制。这是第一次可以找到木头。

专家通过墓志铭发现,墓主是嘉宝,甘肃武威人。虽然是移民,但他家在北魏还是一个大家族。可见墓的规格还是比较高的,自然非富即贵。从墓志上可以看出,嘉宝葬于太和元年,即公元477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木制武士俑无法自然抵御侵蚀,变得腐烂破碎。考古学家只能用石膏灰泥填充并提取其原始特征。复原这两个武士形象后,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面貌是典型的胡民族融合的面貌,既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粗犷狂放,又有汉族特有的精致优雅。

我们发现他们的脸型都是方脸,高鼻梁,大嘴,厚嘴唇,胡须上翘。他们的眉毛、眼睛和胡须都涂成了黑色,其余的都涂成了红色。他们都戴着帽子,也就是头盔,眼睛很大,嘴唇很厚,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武士俑在城镇墓葬中起到了辟邪和防盗的作用。用木头做俑也反映出墓主人的地位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是高级贵族,他们必须使用陶器作为俑,所以

嘉宝墓具有典型的北魏墓葬特征。它有一个长长的斜坡,一个正方形的单间,一个砖木结构的四角锥形屋顶。它由三部分组成:墓,隧道和坟墓。南北长约15米,距地表7米。墓室中间建了一个木室,木室内有一个凹进去的木榻,用来放主棺。由于年代久远,这间木屋已经腐烂了。木室相当于汉棺。如果是等级很高的贵族,一般会用石室来装棺材。可见,嘉宝的地位虽然属于贵族,但并不是特别高。这种墓葬结构显然是北魏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既有少数游牧民族墓葬的特点,又充分吸收了中原墓葬文化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