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四川宝墩文物 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发现第三期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6 浏览:

11月19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下午,30名观众来到新津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展厅。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22年度社会公益活动“成都考古社会教育之旅”的第一项活动,依然选择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的“丰饶之根”入手。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与石膏像、良渚并列为中国四大史前古城。

今年宝墩遗址发掘项目的现场经理吴鹏负责为大家讲解游览。首先,他介绍了90年代中期以来发现和认识宝墩古城的过程。——一开始认为不早于汉代,后来逐渐确认是4500多年前。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宝墩古城的发现开启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调查和发掘,先后确认了都江堰邙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崇州双河古城、紫竹古城、大邑烟店古城、高山古城,进而提出了宝墩文化的命名,确立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体系。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宝墩古城内外墙体结构示意图

“成都平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上游最发达的地区,在长江上游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具有领先地位。”吴鹏告诉大家,“宝墩古城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大古城之一,仅次于陕西神木石膏像古城、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和山西襄汾陶寺古城。”

重视“会”的宝墩祖辈,建了一个200平米的“议事”堂。

吴鹏还详细介绍了宝墩古城墙的构造和建造过程。通过他在博物馆的讲解和视频,观众了解到,这堵厚厚的城墙有几十层,是宝墩先民一层一层修建起来的,然后沿着城墙延伸的方向慢慢扩大。

宝墩古城的城墙和同时期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古城一样。施工方式为斜坡堆砌,墙体自然倾斜角度,底宽顶窄。吴鹏告诉大家,这种建造方式受到当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功能以抵御洪水为主,防御功能为辅。“斜墙比较好爬,防御功能不如中国北方的竖墙。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根据吴鹏的叙述,宝墩古城的居民似乎对“会”非常重视。——目前,这里已发现8座单体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大型公共礼仪建筑,古蜀先民应该曾在这些大型建筑中举行仪式和议事。

展厅里,古老的画面渐渐清晰。

在讲解宝墩古城和宝墩文化的同时,吴鹏还介绍了很多考古工作和研究的知识。比如,“发现事物”固然重要,但“透过事物看人”,深入研究分析古人当年的生活状况和社会背景,才是考古的终极目标;以及考古学家平时如何开展工作等等,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吴鹏的细心讲解和展览面积的变化,观众对当年宝墩先民的生活细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北城城墙的那段是内外城共用的,因为那段城墙紧挨着古河道;一根沉甸甸的乌木,十几个人才能举起来。当年被水流带到这里,可见早期成都平原水资源丰富。这里植物丰富,可以为宝墩的祖先提供一些果实,比如桑葚。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打猎用的石球在图片右下角。

在石器展示部分,有一个雪白的石球,特别可爱。这个石球有孩子的拳头那么大。吴鹏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个便携式的狩猎工具。“用绳子绑住它

在陶器的展示部分,吴鹏向你展示了陶器上的图案,包括水波纹和稻穗图案等等。“这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生活在沙漠中的人制作陶器,图案中会出现一株仙人掌。”吴鹏幽默地说。

在勘探的一侧,体验现场铲土。

离开宝墩遗址展厅后,吴鹏带着观众徒步一公里左右来到田野考古现场。这里是宝墩遗址天骄林区域,几十名穿着“成都考古”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常规勘探区域忙碌。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顺着吴鹏的指示,观众们了解了土的分层、“关键柱”的作用等田野考古知识,新一轮的问题也随之涌出。——“挖掘期结束了,还没完成怎么办?”“这意味着我们有了重大发现。”“为什么这个墓坑里的骨头不见了?”“因为年代久远,也和土质有关。”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看不到骨头的埋葬坑。

在探方旁边的工作台上,吴鹏还展示了刚出炉的陶片,并现场演示了钻(铲)的用法。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吴鹏向观众展示刚刚取出的陶片。

几个热情的观众拿起铲子,在考古现场外的地里钻了起来。有人挖出一小块红烧土,但吴鹏告诉他,这可能不是宝墩文化时期的遗物,也可能是晚期的东西。“考古的魅力在于面对未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铲会挖出什么。可能是失望,也可能是惊喜,但总包含着希望。”

这句充满爱和哲理的话,也为成都考古学会今天的活动做了一个精彩的总结。

红星新闻记者乔摄影报道编辑乔

(下载红星新闻,还有奖品!)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

科学家在宝墩村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什么?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和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发掘了宝墩村。短短4个月,就有了轰动性的发现:被黄土山脊环绕的地方,是距今4000年至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散落的砖瓦是四川先民早在4000年前就进入文明的物证,甚至比三星堆、金沙遗址还要早,属于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最早阶段。此后,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和四川联合大学考古教研室对新津宝墩、温江鱼凫城、郫县邙城、崇州双河等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确认成都平原首次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古城遗址。根据考古文化的命名规则,专家称这种文化为“宝墩文化”。

四川宝墩文化遗迹,考古公开课百年考古大发现第三期

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文化是什么?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文化是“宝墩文化”。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早在4500年前,成都平原就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制陶技术上有所创新,也可能接受了来自其他考古文化的影响。早在4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宝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期的考古学文化。宝墩遗址不仅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最早古城遗址的典型,也是四川即将跨过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