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考古工作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6 浏览:

遗址公园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遗产保护领域,始于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良渚共识》是在2009年“良渚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上形成的,阐述了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强调了考古遗址公园长期考古工作的必要性。此后,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以规范各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的考古工作。通过近年来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考古工作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考古工作是了解遗址文化内涵的基础

大遗址主要是指大型聚落、城址、宫殿、墓葬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的遗址和遗迹,主要是地下文物。因此,各大遗址所反映的历史年代和文化内涵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

大明宫、丁丁门等历史遗址仍有文献可供参考,而大汶口、城子崖等史前遗址则完全依靠考古资料来研究其年代和文化内涵。因此,考古发掘和出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成为解读遗址文化内涵的关键。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展示遗址的本体、内涵和价值,所以要把最大程度地认识遗址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作为遗址公园展示的主题。考古工作对遗址文化内涵的研究是确定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基础。

山东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包括泰安大汶口、曲阜鲁古城和汶上王楠,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其展示主题和方式应与其文化内涵相适应。

大汶口遗址是我国史前时期的重要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也是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中心聚居地之一。大量的墓葬和丰富的随葬品代表了社会贫富分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初始阶段。考古工作不仅要增加展示内容,还要对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研究,让观众了解原始社会晚期的历史变迁。对大汶口遗址文化内涵的把握,得益于大汶口遗址的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两次考古报告的发表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大汶口文化性质的大讨论。

古城曲阜,鲁,是鲁在两周期间的都城。早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考古工作者就对鲁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试掘工作,基本摸清了鲁古城内两周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和鲁物质文化的基本面貌,并出版了考古报告专集。通过探索发现,鲁老城区的城市布局是最适合《周礼考工记》的双周都市圈城市。因此,鲁古城虽然历史悠久,但要研究和展示的是两周时期的文化内涵,其中周代的礼制应是遗址公园展示的主题。

王楠运河引水工程是京杭运河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设施。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曝光,明确了引水枢纽周围的河道、堤防、护岸、湖泊、闸门等水利设施的功能和布局,使运河沿线的原始风貌基本显露。在考古工作过程中,进行了多学科合作,利用最先进的仪器进行了精确测绘。第一次挖掘和研究的结果

遗址公园应充分展示遗址的文化内涵,不仅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还应包括能通过一定形式反映当时社会结构、生产技术、风俗习惯的重要遗址。文物与遗迹展示的结合是考古遗址公园的魅力所在。

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展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出土文物展示,二是重要文物展示。作为遗址公园,很多大遗址都经过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有的还取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所以往往有精美的文物出土,有重要的遗迹发现。同时,由于它展示了当地出土的文物和遗迹,对观众来说更具亲切感和真实感。

考古成果展览对大遗址考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根据遗址保护规划和展示的需要,对大遗址进行详细的发掘。在了解整个遗址的分布和布局的基础上,制定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找出哪些遗址应该突出,哪些遗址应该充分展示。比如,在一个城址的考古中,我们可以通过勘探,找出遗址的面积,城墙的规模,城门,城内的道路等。通过探索,还可以了解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功能,如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制铜、冶铁、烧制陶器等。),居住区,墓区等等。根据城市的布局,统筹安排不同的展区和内容。

其次,在编制考古计划的基础上,选择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或重点进行有计划的发掘。因为考古计划与遗址展览、课题研究挂钩,考古工作更有针对性,可以曝光重要遗迹,解决一些重大学术问题。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应充分考虑重要文物的展示。对需要通过勘探或试掘展示的文物,可先搭建临时防护棚,边发掘边展示;如果展示价值不明确,可以先发掘,再选择重要文物进行展示。

因为一些大遗址在规划之前就已经发掘出来了,而且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遗迹。这些文物的展览可以修复。

大量的考古发掘必然伴随着大量实物的出土,使得建立遗址博物馆成为可能。遗址博物馆要结合考古发掘,展示考古调查、发掘、资料整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考古过程。

考古过程的公开化使遗址公园更具吸引力。

了解考古学发展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国早期的金石学,还是现代考古学的出现阶段,考古学一直处于社会上层的象牙塔上,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从中国现代考古学产生到改革开放的五六十年间,考古学家一直默默无闻地进行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很少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了解考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考古过程的公开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要求。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一些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轰动一时,却无法公开、永久地向公众展示,甚至生活在考古遗址周围的人们也不知道周围考古遗址的真实面貌和科学价值。公众无法体验考古发掘的艰辛,也无法分享考古过程中重要发现的喜悦。

近年来,随着大众考古的发展,一些考古遗址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向观众开放;部分遗址的发掘工作,文物爱好者参与有限;一些考古遗址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方式,向周边群众宣传基本的考古知识和文物保护意识。一些考古单位还建立了网站,让更多的人k

考古遗址公园的考古工作为考古走向大众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大遗址考古工作的长期性,使得遗址公园的考古工作能够长期进行,从而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考古工作中来。考古遗址可以让更多的人、学生和文物爱好者在假期通过考古夏令营或考古志愿者参与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考古遗址公园主要展示遗物,如果展示内容长期不变,会逐渐失去吸引力。因此,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考古遗址公园必须不断增加和丰富通过考古发掘展示的内容。

考古遗址公园一般建在大遗址上,其考古发掘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河南殷墟遗址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除战争时期外一直坚持考古发掘,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目前,该遗址已被授予考古遗址公园,遗址考古工作将长期持续,不断向社会展示新的成果。

考古工作有其自身的挑战。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发掘面积的增加,以往对发掘成果研究的结论往往被新的考古资料所证实或修正。上世纪70年代,考古部门对鲁古城进行了试掘,认为城外的朱水河是护城河的一部分,护城河与城墙之间有二三十米的平地。2012年初,为做好曲阜鲁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曲阜鲁古城重点展示区进行了勘探工作,发现朱水河位于护城河外,与城外护城河共存。在城墙内侧的勘探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条内沟,环绕在城墙内侧,宽10 ~ 20米。

长期细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使大遗址考古工作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的短期勘探和试掘所不具备的条件。随着学科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增加,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将在大遗址上不断获得,考古遗址公园也将因此保持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守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载:《中国文物报》 2012年9月28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