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星辰大海

病毒跨物种传播 病毒感染最新消息

星辰大海 发布日期: 2023-03-15 浏览: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山东和河南省有35人感染了一种新型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病毒是如何跨物种传播的?面对“人兽共患病”该怎么办?

整理/新媒体编辑卢冰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依然笼罩,能传染人的新病毒不时闯入人们的视野。

日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发表了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的通讯论文。在中国山东省和河南省发现了一种新的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琅琊海尼帕病毒(LayV)。到目前为止,已发现35名急性感染患者。

为什么来自动物的病毒会感染人类,跨物种传播是如何实现的?面对层出不穷的“人畜共患病”,我们该怎么办?

发现了一种能感染人的新病毒。

最近,在山东和河南省发现了一种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Langya病毒,它可以感染人类。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导致致命的疾病。目前已发现急性感染患者35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本研究中,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所刘伟教授、方立群教授,美国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等学者指出,在华东地区对一名近期有动物接触史的发热患者进行哨点监测时,在患者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该病毒株在系统发育树上属于新毒株,与此前在云南省墨江县发现的亨尼帕病毒亲缘关系最近,鼩鼱可能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目前山东、河南两省共发现35例急性感染病例,其中26例仅感染琅琊病毒,未检出其他病原体。这2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头痛、呕吐,并伴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亨尼帕病毒是亚太地区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新兴病因之一。已知该病毒属中有两种病毒感染人类,分别是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这两种病毒都是自然宿主中的果蝠。这两种病毒都可以导致动物和人类的严重疾病,被列为生物安全四级病毒,死亡率为40%至75%。这项研究发现,不同患者之间没有密切接触和共同暴露的历史,表明人群中的感染可能是散发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旦出现亨尼帕病毒疑似病例,应尽快隔离,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立即通知公共卫生部门。目前,没有针对亨尼帕病毒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支持性护理以控制并发症。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东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中国尚未发现亨尼帕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征。经常接触动物的人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动物,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传播。

病毒是如何跨物种传播的?

事实上,许多扰乱人类社会的新病原体都来自动物世界,世界各地的病毒爆发似乎符合以下模式:一种原本在动物体内的病毒突然传播到人类身上。起初,没有人注意到新传染病的存在,因为感染者的症状很轻微,或者与其他已知疾病混淆。病原体借此机会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当人们意识到疫情的存在时,“危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1e3c3c5c44366f619e871253e7bb2693.jpg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来源:维基解密)

能够从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类的传染病统称为人畜共患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预测,超过3/5的已知人类传染病和超过3/4的新发现传染病是由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13c6dea453bdb2f256439017c015672b.jpg(资料来源:npr.com)

以病毒为例:自然界的病毒要想在宿主体内传播复制,需要一把相应的蛋白质“钥匙”来打开其体内特定的蛋白质“门锁”。这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交互作用,使得大多数病毒的传播都局限在特定的主机上。

病毒在大量复制的同时,也在大量生产可以用来开门的“钥匙”。但是,凡事总有例外,病毒复制的“过程”偶尔会出现问题。一些不合标准的“钥匙”——可能有新的齿痕或缺失的齿痕。这些突变大多没有实际作用,但例外的是,有些突变的钥匙正好可以打开另一个新宿主物种的蛋白质“门锁”。

如果带有突变“钥匙”的病毒感染了一个全新的物种,并在其中不断传播,这个过程就叫做病毒的“溢出”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基因突变的发生,让病毒克服了物种间的壁垒,实现了跨物种传播。这也使得一些动物传染病有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

另一方面,病原体的跨物种传播不是单行道。人类不仅会被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还会把自己的疾病传染给动物。这个过程被称为病原体的“溢出”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被人类感染的动物可能成为新的生物反应器。为了适应新的宿主,会积累更多的突变。当“二次溢出”现象发生时,这些“转化”的病原体可能会让人措手不及.

82011e62d0ebcffe964444a5d77c7ea9.jpg(资料来源:nyt.com)

“跨物种传播后,病毒通常能很快适应新的宿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系助理研究员西蒙克拉伯格(Simone Kraberg)表示,这种反复传播“可能会进一步加速病毒的进化,并导致更多的新毒株。”

人兽共患病为什么可怕?

令人担忧的是,人畜共患病总有新的方式让人们措手不及:其中,不仅有在被发现前未感染过人类的病原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还有大家熟悉的病原体的新品种,比如新型冠状病毒、各种流感;或者熟悉病原体变得更难处理,比如产生多重耐药性的细菌。

8f0c1bfe3022ab640f72dd3f656cef52.jpg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多为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来源:cgtn.com、businessinsider.com)。

人畜共患病对动物宿主的致死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以禽流感为例。当疫情爆发时,一些受感染的鸟类会大量死亡,而另一些则不会受到影响。要看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否识别病原体并发动攻击,免疫反应是否太强。另一方面,一些寄生虫在动物宿主中仍处于幼虫阶段,它们的影响并不显著。它们在传播给人类时已经完全成熟,并对健康构成威胁。

换句话说,每一次人畜共患病的爆发都是一次警示,提醒我们时刻处于未知传染病的威胁之下。如果人类在疫情结束后继续‘愈合伤疤忘了痛’,总有一天,我们会被一场高死亡率、高传染性的疫情搞得措手不及。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对自然资源日益密集的开采意味着我们离野生动物越来越近。另一方面,随着入侵物种越来越多,它们携带的病原体在陌生的环境中也有了新的机会。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扩张的趋势,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微生物及其宿主,如今可以每天游走万里,更频繁地被带到新的地方,随时引爆下一场‘瘟疫’。

追踪病原体的自然宿主

在处理人畜共患病时,科学家会积极寻找隐藏病原体的物种,即自然宿主。如果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没有确定,建立相应的公共卫生政策来预防疾病也是没有针对性的。50%的食肉动物是已知病原体的天然宿主,2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天然宿主,约10%的啮齿动物和蝙蝠是天然宿主。

68d76db52a65092048087e4ce9d86dc5.jpg一旦病原体从野生动物传播到驯养动物,并被大幅放大,传播到人类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图片来源:thelancet.com)

通过科学家的努力,已经发现了许多病原体的天然宿主。比如狂犬病病毒会潜伏在各种哺乳动物体内;拉沙热病毒和汉坦病毒在啮齿动物中;引起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广泛存在于蜱、羊、鹿、啮齿动物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中。

研究人员还成功定位了埃博拉病毒的近亲和马尔堡病毒的天然蝙蝠宿主。2007年,研究人员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金矿从埃及果蝠身上分离出马尔堡病毒。5年后,另一组科学家在乌干达一个国家公园的洞穴中发现,2.5%的埃及果蝠携带马尔堡病毒。

但是,即使科学家已经成功地确定了病原体的天然宿主,也不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没有其他宿主,可以感染许多不同的物种,这就为人畜共患病原体‘狡兔三窟’提供了空间。

例如,自1976年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纳塔兀鲁鼠是拉沙热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他们进入人们的家中偷吃大米,并在家中留下尿液或老鼠粪便。人接触这些粪便或吸入悬浮在空气中的病毒颗粒后会被感染。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肌肉疼痛等症状,部分人会永久失聪或死亡。为了阻止疫情,当地人尽量将食物储存在防鼠容器中,家中不留下厨余垃圾,但拉沙热每年仍会在西非夺去数千人的生命,这意味着病毒还有其他不同的自然宿主和未知的传播途径。

2016年,只有一个德国科学家团队发现,尼日利亚和几内亚的另外两只小鼠也携带拉沙热病毒,其中一只与纳塔兀鲁小鼠明显不同,因此潜在的传播途径并不一致。

受感染动物的免疫系统特征也对传播有影响。例如,在啮齿类动物中,调节T细胞会降低效应T细胞对汉坦病毒感染的攻击,因此汉坦病毒可以在啮齿类动物中继续扩增,直到它有机会感染另一个宿主(如人类)。再比如,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类,体内会产生更多的T细胞和干扰素,而感染了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曼加贝,其免疫反应则没有那么强烈,这就给了SIV更多的机会去放大和感染新的宿主。

大家都好的时候就是“晴天”。

近年来,动物疾病感染人类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新疫情被贴上“人畜共患病”的标签。针对这一趋势,伦敦大学学院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相互作用专家凯特琼斯(Kate Jones)做了分析。她统计了1960年至2004年的335种新发疾病,发现其中60.3%为人畜共患疾病,71.8%来源于野生动物,且这些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动物物种被迫离开它们的栖息地,进入新的环境,这种迁移也会同时移动它们的寄生虫和病原体。科学家预测,未来50年,新的跨物种接触的概率将增加一倍,尤其是在物种众多的非洲、亚洲和热带地区,后者可能成为动物病毒更可怕疾病的“摇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未来几十年,世界不仅会变得更热,还会有更多的疾病。”美国乔治敦大学疾病生态学家格雷戈里阿尔伯里说。作为上述《自然》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认为,加强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全球监控迫在眉睫:“人类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

424a8beb1a38c2a00389b3f1a3c58ec3.jpg美加发现白尾鹿感染新冠肺炎。大多数已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动物是宠物或圈养动物,因此相对容易检测和隔离这些受感染的动物。健康专家表示,真正的威胁来自野生动物(来源:nature.com)。

遗憾的是,与溢出现象的研究相比,人们对溢出现象的严重性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类不会过多关注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疾病。少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灵长类、大型圈养动物、濒危物种和家养宠物,对野生动物疾病的长期科学监测相对匮乏。另一方面,病原体“从人到动物”的连锁反应研究和动物病原体的基因测序目前还比较冷门。

回流不仅可能造成“二次溢流”,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那些受回流影响的野生动物种群(尤其是脆弱的野生种群)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比如世界上仅存1000多只山地大猩猩,是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监测。2009年,人们惊讶地发现,卢旺达野生动物园的一群山地大猩猩出现了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症状,在一个死亡的大猩猩组织样本中也检测到了hMPV病毒,该样本与南非一名感染患者的组织样本相匹配。

hMPV作为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只能引起人类流感样感染,但病毒溢出后,确实对山地大猩猩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发生疫情的公园里,不时有山地大猩猩死于hMPV病毒。

5c5741c1048a43d4a15ce3973f9f7154.jpg(资料来源:vox.com)

人类不是独立的生命体,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不可分割。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被迫成为“气候移民”,一些已经“彼此隔离”的物种也将碰撞出新的“危险联络”。大自然的“盲盒”下次会开启哪些“新惊喜”?没有人知道答案,也没有人想知道。

(内容综合自北京科技报、健康报、界面新闻等。)

a2d406f76e9bb1f568b6972a4c588590.jpg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北科传媒

推荐阅读

月薪8W的小姐给我上了震撼的一课-【2024年5月更新】

​月薪8W的小姐给我上了震撼的一课我突然觉得想找个女人,于是匆匆结束了一个会议,在国贸现代城前搜索站街女。一个温州mm发现了我,非常专业的、径直的走在我的面前。这一走,于是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

2024-05-19

十个女人九个肯,就怕男人嘴不紧-【2024年5月更新】

​,「十个女人九个肯,就怕男人嘴不紧。」这是古人的总结,证明了女人和男人是一样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有性有爱的生物。只要你稍微的一点点的付出,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下面就是我和女主人翁的故事。有

2024-05-19

漂亮的大嫂-【2024年5月更新】

​哈……哈哈!退伍了,离开老家来到北部谋职,树林站后站、奇怪没看到大哥, 还没到说要来接我,晚上8点了,等等吧!七月晚上可真热,先买个饮料喝吧,正当我这乡下人四处观望之际,发现大嫂朝这走来,我叫着大嫂,发

2024-05-19

校园女厕幹美眉-【2024年5月更新】

​终于到我最喜欢的羽球体育课了!第一次上课,发现班上有个妹妹还满正的,身高160左右,体重看起来约42左右,胸部大概有D罩杯吧!,留着一头马尾,就称他为马尾妹吧每次他弯腰捡球,领口隐约露出的乳沟跟胸罩,每次都看的我

2024-05-19

我和钟医师之间的经历-【2024年5月更新】

​可能好多朋友没有看过我的第一部成长经历,我再次在这里介绍下我自己:我现在在一家市级人民医院的外科工作,是该科的专家级主任。但我刚毕业时,首先是在一家县级医院工作。由于我悟性很高,自学能力又强,很快成为了县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