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孙华考古学 北京大学孙华教授演讲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3 浏览: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摄影陈柏杨

6月18日上午,“——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民族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盐源县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探讨了盐源青铜文化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直言:“燕园文化是研究多元史前文化走向统一中华文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f8ba9bcef067d712522a06964b475c90.jpg孙华,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

在研讨会上,孙华率先从地理角度讲述了盐源的重要性。“盐源盆地是川西南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类似于赵露盆地、滇池盆地、洱海盆地、建海盆地等云南高原的许多盆地。盆地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日照充足,卤水露头浅,适宜早期农业开发。因此,这里长期以来就有定居的聚落,形成了与周边盆地有许多相似之处和某些特征的史前文化。”

随着盐源老龙头遗址和桂家堡遗址的相继发掘,“通过对两处遗址的分期研究和对比分析,考古工作者初步构建了盐源盆地考古材料的年代年表,将秦汉以前的史前文化划分为五个时期。”孙华介绍,“第一阶段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600年,以桂家堡一期为代表;第二阶段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以桂家堡二期为代表;第三阶段,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800年,以桂家堡三期、老龙头一期为代表。第四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以老龙头二期为代表。第五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以老龙头三期为代表。再加上老龙头发现的西汉前后的遗存,盐源盆地汉代以前的考古文化序列是整个川西南地区最完整的,为这一地区的先秦文化研究树立了标杆。”

24ba91b35dfa1d08338665725f714fc1.jpg孙华教授谈盐源青铜文化。

各种资料显示,盐源位于云南高原北缘和青藏高原东缘,是古代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走廊的节点。燕园的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了这个答案。孙华说:“在盐源史前文化的第一阶段,来自中国西北干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的因素已经向南影响了盐源,并继续向南影响大理。盐源史前文化二期,来自云南大理和西藏东部的星光村文化向北到达盐源,形成了惠家堡二期遗存。盐源史前文化三期,可能来自滇东北、黔西北赵露盆地的鸡公山文化向西传至盐源盆地,形成了桂家堡三期遗存,即高坡文化。盐源史前文化第四期,盐源盆地及其相邻的安宁河流域的青铜文化也有东北和四川盆地的青铜文化因素。到了盐源史前文化的第五阶段,来自西北的青铜文化强烈影响了川西南和滇西北,包括盐源盆地,其他文化因素也影响了这一地区。盐源史前文化达到顶峰,以盐源老首领为中心的盐源青铜器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孙华教授的演讲

因此,孙华总结说:“从三千年不同时期的盐源文化结构可以看出,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文化交流带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化因素的分析,了解燕园文化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结构和组织关系。通过对燕园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对当时的艺术以及带来这种技术和艺术的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盐源青铜器为研究盐源洛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孙华看来,盐源史前考古取得了巨大成就,树立了川西南史前文化的标志,但盐源考古仍存在一些未解决和深化的问题。“从年代上看,盐源盆地史前文化序列还存在一些缺失环节;文化上,需要细化不同时期文化的结构和关系;从文化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不同史前时期盐源的社会形态、经济状况、民族关系、历史联系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燕园考古大有可为!”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经采纳将有奖励。饲料微信关注:ihxdsb,饲料QQ: 3386405712】

孙华 考古,北大教授孙华讲座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4。孙华教授简介:男,四川绵阳人,1958年12月出生于孙华。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他下乡到四川省德阳县天元公社接受“再教育”。1977年进入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1981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四川省绵阳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在考古系老师邹衡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2年3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2001年9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处主任兼团委书记2001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1999-2001年北京大学广播电视台总编辑1997-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网站主编1996-1998年1991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电视台编辑、副主编、总编辑,1990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校刊记者、编辑、学生记者团团长。 北大哲学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学,此外还有中国先秦史、中国艺术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北京大学考古系承担的“中国多卷考古学”和文化部艺术研究所承担的“中国艺术通史”等重大课题研究,主持教育部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研究和国家文物局中国古阙研究。 并现从事“滇东黔西青铜文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和“三峡文物考古研究系列”(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著作有《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神秘的王国——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中国古代文物典(一)》(合著)和《中国艺术通史》第二卷(合著)。 此外,他发表了近100篇论文。2009年5月在CCTV 《百家讲坛》做讲座。孙华 考古,北大教授孙华讲座

三星堆没见过的木盒里有什么?在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发现了三星堆罕见的木盒状文物。“木盒子”有坑那么宽,碳化严重。目前尚未发现与墓葬相关的迹象。专家将通过测试来确定里面有什么。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个“祭祀坑”。“祭祀坑”平面上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

目前,3、4、5、6号坑已开挖出文物层,7、8号坑的填土正在开挖中。出土了500多件重要文物,如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金箔、画眼铜头、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

三星堆遗址从未见过完整的方形铜像,整个南方地区也没有同时发现。这次重启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区域的发掘。三号坑出土的一尊青铜方形雕像,不仅造型罕见,而且保存完好,装饰精美,颇令人欣慰。

这座青铜方形雕像也是三星堆三号坑发掘中较早发现的青铜容器。方尊的口沿最先浮现,发掘小组当时讨论激烈。最后判断该物体很可能是一个方形容器,随后的清理工作也证实了这一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