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山西夏县尹喜村半茧遗址 嫘祖养蚕材料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2 浏览:

记者薛实习生纪梦琳

在这里,桑树郁郁葱葱,到处都是绿色。自古以来就说是轩辕黄帝的妻子雷祖养蚕栽桑的地方。

在这里发掘出半个带有人工切割痕迹的蚕茧化石,将中国的植桑养蚕历史推到了4500年前。

这里是夏县尹喜村遗址。传说和考古发现完美地相互印证,澄清了中国丝绸历史的源头。

908b121d5a9d4254030fbb0459e67993.jpg雷祖传

说到尹喜村遗址,首先想到的是雷祖的传说。雷祖和颜地、黄帝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都是人类的祖先。她是始种桑、养蚕、织锦,创造了辉煌的“尹喜文化”的黄帝的贵妃。

然而,当我来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尹喜村时,我只能用“简陋”来形容。只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旁边还有一个纪念馆,上面写着“李记纪念馆”。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和故事,让人不禁好奇,想去探究。

a86e503ac89da3118877369873b4cb99.jpg雷祖文化研究会会长范用钥匙打开了纪念馆的大门。这里有一些他近年来在遗址上捡来的石器和陶器的碎片,每一件都小心翼翼地标注着发现的日期。

虽然展厅里墙上只有几块展板,展示柜上放着一些石头和陶器碎片,内部很简单,但不影响它见证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沧桑巨变,他们带着那些逝去的岁月来到今天,诉说着古人的生活和智慧。

“以前这里种着大大小小的桑树,整个村子都被茂密的绿荫覆盖。只有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才能看到村庄,所以这个村庄被命名为尹喜,自古就有。”范对说道。

相传这里是古代西陵部落雷祖养蚕的地方。雷祖有一个好朋友叫雪女,他们经常见面一起摘水果。雷祖的父亲是黄帝手下的一名将军,常年在外,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匹白马。她非常想念她的父亲,所以她和她的好朋友聊天,说如果有人能让她的父亲回来,她会承诺自己。她的话音一落,白马尖叫着跑出了家门。雷祖的父亲看到白马跑这么远来部队找他,以为家里发生了重要的事情,就赶紧骑马回家了。雷祖见父亲很高兴,但白马回到家不喝水也不吃草,又叫又跳。父亲问了原因才知道女儿许下的承诺。他非常生气。他怎么能让一匹马娶他的女儿呢?现在他拉起弓,向白马射去。雷祖趁他父亲不注意时把马放了。白马受了伤,跑到桑树林里摔倒在地。一阵风过后,它变成了一条白色的毛毛虫。为了报答她的恩情,雷祖带着白毛毛虫回家养了起来。她发现它喜欢吃绿色的桑叶,还会吐白丝.后来,她把丝绸给了黄帝,成了黄帝的公主。

之后,她教人养蚕、织丝,使人类摆脱了捆叶裹皮的原始生活,开创了服装文明的先河。可以说,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拉开了中国丝绸文化篇章的序幕。

“我们村南有一座古庙,里面供奉着雷祖,墙上画着很多关于雷祖故事的画。可以说我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范对说道。

现场挖掘

纪念馆后面是一个土崖,非常壮观。附近的村民也称之为“灰土岭”。

“灰土是一个考古术语,也叫灰坑,在考古发掘中比较常见。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土壤以灰色为主,一般是古人用来倒垃圾和存放生活用品的。属于人工安葬。土质比其他地方软,界限更明显。从很大意义上来说,古人的痕迹和习惯是保留下来的。这是他们的记录

4e3233254d744d1655bdbbdf5a2c4332.jpg据说在20世纪20年代,李记和袁复礼参观夏朝陵墓,路过此地,偶然发现这里被称为“尹喜”,附近还有元村。有了“黄帝住轩辕山,娶西陵之女”的说法,文人的敏感让他们留了下来。

“李记老师在组织考古发掘前,发现了这片的土壤结构和随处可见的彩陶片。”范对说道。

1926年10月15日至11月初,考古学家李记对尹喜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和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中国人独立进行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工作,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李记老师的纪念馆和纪念碑坐落在这里。李记老师是夏县第一个发现尹喜的英雄。后来,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他组织了一个考古队,在那里发掘出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陶器、石器和骨器,并在灰坑底部发现了半切的蚕茧化石。经过鉴定确认,是蚕的一种。这一发现在当时震惊了全世界,进一步验证了雷祖植桑养蚕的史实。

1927年,清华学校研究所出版了李记的《西阴村史前遗存》丛书。这是中国学者在现代考古学史上发表的第一份考古报告。

afab397b4905bc932cc537dd33e26a3f.jpg沿着小路往悬崖走不到100米。在右边的田地里,为纪念这位老师树立了“李记老师发掘尹喜遗址纪念碑”。

李记采用的分层定点布局方法开创了中国考古学实地工作的先河,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基础。蚕茧化石的发现,将中国植桑养蚕的历史推到了4500年前,证明了尹喜村雷祖养蚕不是一个美丽而久远的传说,而是一个历史事实。

文物研究

1996年6e88908c7b808dc75ef449f5265cd4cd.jpg,考古界准备在京召开尹喜遗址发掘70周年两岸学术研讨会。因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94年组织力量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发掘出的遗迹中有丰富的文物。尹喜遗址最初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沟型”。这种对其独特文化遗存的展示不仅完整地涵盖了庙沟文化的基本内容,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尹喜文化”的正式提出,是为了纪念中国考古学的创始人第一次由中国人独立进行田野考古的不朽工作。

据悉,尹喜村遗址北邻明条岗,南临青龙河。南北长约900米,东西宽430米,分布面积约38.7万平方米。

尹喜村丰富的文化遗存向后人证明了它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古代氏族部落遗址,其所处的时代也是史前农耕文明的阶段。大量石犁、斧、刀等石器的使用,说明当时的农耕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骨针、骨刀、陶瓷环、各种精美的陶器制品、小磨石器等生活用品的使用,也说明古代人类已经达到自给自足,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社会结构。这也是今天人们探索的史前国家的雏形。

“在文物保护范围内,严禁审批宅基地和进行基建工程。”范说,“我们成立雷祖文化研究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做好雷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纪念馆的一侧有一个花园,里面有三座不同时期竖立的纪念碑。第一个纪念碑是夏县政府于1961年设立的“尹喜文化遗址”,另外两个纪念碑是陕西省的“尹喜遗址”和中国的“尹喜村遗址”。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半个蚕茧,嫘祖养蚕素材

1926年,中国考古学家李记发掘了陕西夏县的尹喜村遗址,1926年,中国考古学家李记发掘了陕西夏县的

尹喜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夏县卫国乡尹喜村西北。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遗址总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范围西北以涑水河附近的明条岗为界,东南以青龙河中条山为界。尹喜村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三里桥型。尹喜村遗址对于研究和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发现

装载出土陶片60余箱,共计18728件。仅第四勘探遗址出土的陶器总数就达17372件,其中彩陶1356件。遗迹中有洞穴,还有石锤、斧、刀、箭、杵、臼、球。骨锥、骨针、骨针、骨环和人工切割的蚕茧标本的一半都很有收获。

最令人震惊的是发掘出半个人工切割的茧壳,为千百年来嫘祖养蚕的故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半个蚕茧,嫘祖养蚕素材

1926年山西夏县发掘了什么遗址?1926年,山西夏县发掘出尹喜村遗址。

尹喜遗址位于运城市夏县。1926年,中国考古学的先驱李记主持了夏县尹喜村遗址的发掘工作。1927年,清华大学研究院出版了李记的《西阴村史前遗存》,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史上第一份由中国学者发表的考古报告。

从遗址出土的半人工割茧开始,雷祖养蚕的传说就有了记载。1996年,尹喜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展览

尹喜村遗址出土了石锤、斧、刀、箭、杵、臼和球。骨锥、骨簪、骨针、骨环和半个人工切茧标本。

人工切茧标本一半为半切丝茧壳,长约1.36厘米,宽1.04厘米(原茧为蚕的一种,长约1.52厘米,宽约0.71厘米)。茧壳切开部分约占整个茧的17%,茧壳切面平直(用石刀或骨刀切开),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夏县尹喜新石器时代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