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介绍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2 浏览:

4月13日上午,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赵国栋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花树遗址等10个考古项目被列为十大考古新发现。

论文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距今5000多年的河南巩义双花树遗址,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最大的核心聚落,具有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特征;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是8000年前先民适应和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

贵州贵安新区赵国栋遗址:发现45000年前文化积淀。

2016年至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贵州省贵安新区高枫镇岩孔村赵果洞进行了为期5年的考古发掘。

遗址厚约8米,横跨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罕见。遗迹丰富,有51处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过的骨角、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迹等。

赵国栋遗址的文化积淀分为四个阶段和六个阶段。最早是第一期早期,距今4.5万-3.7万年。这一阶段洞穴发育不稳定,人类活动较少,发现了7个火塘。出土的石制品多用于研磨骨器和兽骨,很多兽骨有火的痕迹。第一期中期为距今37000-17000年,第一期晚期为距今16000-12000年。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火遗迹的使用显著增加。发现10个火坑。挨打的石制品数量急剧增加,出土了一件通体磨制石器,边缘残留大量赭石粉。第二个时期是从12000年前到9000年前。这个时期是人类活动强度最高的时期。出土了五个火坑、两座墓葬、十余条石铺面,以及大量的石制品、骨角、兽骨等。第三期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现11个火坑。出土了大量打制的石制品,也出土了少量削尖的石头。另一种石锤(凹石)表面有赭石红色粉末。出土了表面光滑的球形针铁矿。此外,还出土了地面石器,主要为石簪。陶器出现了,主要是用沙子。第四层灰褐色土为历史时期堆积而成。

在早于12000年前的赵国栋遗址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含有大量赭石粉的磨光石器,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地面石器之一,为探索地面石器的起源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证据。

目前在赵国栋遗址发现的火坑有51个,主要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最丰富的遗址之一。这些遗迹与散落在周围的遗物一起,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人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资料。

7ce4a5f277f238a7b9d229b171c6c71f.jpg贵州省贵安新区赵国栋遗址发掘区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先民适应和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栖镇,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杭州湾南岸四明山与姚江河谷交界处。它是2013年在原厂所在地的地质勘探中发现的,总面积20000平方米。这是自近50年前发现河姆渡遗址以来,在浙江沿海地区发现的又一标志性新石器时代遗址。

2018年,根据遗址文化积淀的前所未有的特殊性(距离现在地表5 ~ 10米)和海洋沉积物覆盖的低海拔埋藏环境(-3 ~-8米),一座钢结构的

出土了数万件陶器,经过初步整理修复了30多件陶器。陶器造型有壶、敞口盆、圆脚板、碗、小杯、深腹壶、壶腿、陶拍等。陶器以填砂陶为主,还有炭填陶、细沙填陶、贝壳填陶等。陶胎以灰褐色、红褐色为主,厚薄不均,用泥条叠放,捶打而成。装饰图案主要有绳纹、光格纹、横筐纹、锯齿纹、牙印纹等。一些表面用红色或黑色装饰,还有少量图案简单的彩陶。

有100多件骨器,形状有泥铲、鹿角锥、铲子、凿子、针、匙、珠、哨子等。此外,60多件贝类(蛤、铲、刀、勺等。)在浙江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出土,其功能应与河姆渡文化遗骨相似。

100多件木制品保存完好,包括桨、柄、带针木制品、矛、植棒、双尖木棒、单尖木棒、杵、碗、扁担木制品等。其中以有规则椭圆形榫眼的“刀”形柄最为丰富,加工也最为特殊,推测是用石斧组装而成的木工工具。

自然遗迹主要是动植物遗迹,还有大量用牡蛎壳胶结的小礁石。动物遗存中,当时先民丢弃的海洋软体动物的贝壳最多,主要种类有泥鳅、海螺、牡蛎、缢蛏、文蛤等五类,其次是各种渔猎动物的骨骼,主要是鹿,也有一些猪、狗、神水牛、水獭等动物的骨骼,还有海洋鱼类的棘齿。

在报告中,该项目的负责人说:

1.井头山遗址是我国埋藏最深、发现最早的海岸贝丘,也是浙江和长江三角洲第一个贝丘,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我国海岸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案例;井头山是典型的沿海贝丘,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海洋文化属性,是中华先民适应和利用海洋的最早范例。说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我国海洋文化源头的重大发现,为全新世早中期的海岸环境和海平面上升建立了准确的时空坐标。也为研究西太平洋南岛语族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遗址所处的环境和文化特征来看,以井头山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应该是蜚声海内外的河姆渡文化的主要源头或直接祖先,是余姚和宁波历史轴线的极大延伸。井头山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埋藏深度巨大的史前贝丘。首次因地制宜地将钢结构基坑成功应用于考古发掘区域的围护,为国内外类似遗址的发掘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意义。

a11c4488df1e79359eb1370272d7d078.jpg出土的海洋软体动物贝壳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大型建筑已开始呈现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特征。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巩义市罗易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的双槐树村南平台上。2013年至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本身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多次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勘探证实,该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780米,现存面积117万平方米。

发现于仰韶文化中晚期,有三处大型环形壕沟、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住遗址、最早的瓮结构墙体、大型夯土地基,以及1700多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屋遗址、灰坑、人祭坑和

双槐树遗址是5300年左右精心选择的城市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和文化内涵分析,它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大的仰韶文化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罗征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和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大型建筑已开始呈现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殿制度的来源提供了重要资料。两个院落建在大型夯土地基上,与庐山毛大营盘梁一号院、古城村廊基址、二里头遗址一、二号宫殿等中国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一脉相承。“一门三路”门道遗存与二里头1号宫殿建筑、偃师商城3号、5号宫殿建筑基本相同,凸显了双花树大型建筑遗址的起源。一座大型中央居民楼的前两堵墙、两个交错的门道、加厚的墙的设计,带有强烈的防御色彩,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骨灰盒的雏形。

acf25f269cd54ca76a71a9d96c0a64c0.jpg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全景照片。

河南淮阳石庄遗址:夏初确定为粮仓城市。

石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石庄村,北临太康县。场地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钻探和发掘表明,遗址南部是夏初的粮仓城市。

人工垫台外围有一条宽而浅的沟,面积约5600平方米,宽30余米。在285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发现了29件珍贵的贮藏文物,分布集中,形态多样。这些仓储设施大多是先平整抬高地面,再用土坯筑成土堆或围墙,外面抹上细泥而成。

根据建筑造型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地上建筑,共13栋,平面造型为圆形。建造方法是用土坯垒成若干个圆形土墩作为柱子,高出地面,直径0.5-0.9米。上部铺木板作为仓底,再用土坯、藤席形成仓壁,上部加盖。建筑面积最小的5.5平米,最大的21.6平米,其他都在8-14平米之间。第二类是地面建筑,共16栋。建筑方法是直接用土坯砌墙。第二类根据平面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圆形和近方形两种。前者7座,建筑面积约5平方米。后者9栋,建筑面积约9-12平方米。

上述建筑的形制与当地同时期用于居住的联排别墅明显不同,缺乏灶坑、生活面等民居的要素,因此具有特殊的功能,性质上应该是古代粮仓。原因有三:一是其建筑形式与文献记载、民族志记载、出土文物模型、现实中的各种粮仓极为相似。其次,在保存完好的仓储遗迹废弃堆积体底部检测到的植硅体组合较为简单,主要来自谷子和黍类作物的颖壳以及用于建筑材料仓储的芦竹和茅草类植物的植硅体;浮选碳化植物遗存的鉴定结果也表明,除粟、黍、黍亚科的种子外,几乎没有其他植物遗存。此外,在储藏垃圾堆积的土壤中也检测出了小米的成分。第三,上述防潮措施,如在建筑物外部涂抹细泥,自下而上铺设粗粒粘土防水层和细粒粘土防水层,满足了建筑物作为粮仓的具体要求。

考古工作表明,该遗址经历了从早期的仓储和居住功能,到中期的功能性粮仓城市,再到晚期的废弃的过程。从出土壶反映的时代特征看

石庄遗址的城墙聚落布局清晰,功能明确,是夏初中原地区一种新型的小型化、专业化聚落,是一种全新的聚落形态。系统的考古工作表明,石庄遗址周边150平方公里范围内至少有13个同时期的聚落,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区域性聚落群,是石庄遗址单一功能聚落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重新认识夏初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石庄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粮仓城市,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的朝贡制度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

4322f00b81e90ac06f1e7afc57fe7c7d.jpg河南淮阳石庄遗址分布图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杨墓园:陆浑融迁伊川后的聚落。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杨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高铭镇徐阳村。沂河的支流杨顺河从西向东穿过墓地。它的西部和北部分别是陆浑西山和鹿蹄山,它的东部和南部是伊河西岸的开阔谷地。据考古调查分析,徐杨墓地的墓葬主要分布在A、B、C、d四个区域,已发现墓葬500余座,贵族墓葬主要分布在A、C区域,平民墓葬主要分布在B、d区域,另外在墓地西侧还发现了一座城址。

城址位于陵园以西约1公里处,属宜阳县柏杨镇南刘村。据《水经注》等文献记载,这里是汉代陆浑县的县城。考古发掘表明,残存的城墙建造时间不早于汉武帝时期,而是东汉末年废弃的。在城墙下发现了东周时期的灰坑、坑等遗迹。

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A、C区贵族墓葬以东西向墓葬为主,有少量南北向墓葬。B、D区平民墓以南北向为主,少量东西向。大中型贵族墓葬及其车马坑和祭祀遗存主要分布在A区和C区。截至目前,A区、B区和C区已发掘清理东周墓葬132座、车马坑4座、祭祀遗存7座、西周、唐宋墓葬18座、祭祀遗存2座.墓地的主要遗存是东周时期的墓葬和随葬的车马。下面只介绍东周文化遗存。

有101座东西走向的坟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其中20平方米以上大型墓5座,10-20平方米中型墓12座,10平方米以下小型墓84座。随葬器具均为一棺、一棺或单棺,仰葬、直肢葬。10以上的大中型贵族墓葬西北有相应的车马葬坑或马牛羊蹄祭祀坑。17A区块的M15是一个东西向的矩形垂直孔坑,长7.85米,宽5.50米,深6.8米。墓底长6.87米,宽5.18米。随葬的器具是一个棺材和一个棺材。棺材的顶板和侧板都烂了,还剩下底板。墓室长5.6-5.8米,宽3.85-3.90米。棺材烂了,外面上漆,外面有花纹。墓底发现6具人骨,已严重腐烂。其中5人应该是殉道者,在人骨周围放置了大量硬币。随葬品主要有夔文编钟、编钟、车马、玉器、青铜合页、青铜钹等。周围有埋车马、猪坑、狗坑、羊坑。10以下小型墓葬的随葬遗物,放置在墓室底部的壁龛或棺内棺外。在填土中还发现了一些有用的马、牛和羊头。大中型墓葬的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

车马坑4座,均为东西向长方形坑。有1-7辆战车,2-18匹马和大量的马、猫

东周徐杨墓地的葬制、墓葬的排列、器物的组合以及葬俗都具有典型的周文化风格,体现了陆浑融对周礼的高度认同。年级差异非常明显。大中型贵族墓葬随葬品丰富,一般有车马,而平民墓葬随葬品相对单一。此外,在车马航或徐杨墓地一些与大中型贵族合葬的中小型墓葬中,也发现了摆放马、牛、羊头、蹄子的祭祀现象。这种葬俗与春秋时期西北地区戎人的葬俗相同,反映了徐杨墓群与西北地区戎人的渊源。从徐杨墓地的时间跨度和位置分析,与陆浑戎在宜川从秦迁晋是一致的。因此,徐杨墓地应该是陆浑融的遗迹,徐杨墓地所在的杨顺流域应该是陆浑融迁到宜川后的聚落和核心区。

徐杨墓地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戎人迁伊洛”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材料。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融合与演变,是中原地区先进包容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包容、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典范。

548a6bb66b6f5775ba38d37690f129a9.jpg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杨公墓

70b032599edbb1ca5f1587cfc685d748.jpg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杨公墓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的系统探索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海拔37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属于山地半荒漠和荒漠地带。该墓地于2017年12月首次被发现,因为墓葬的形状和出土的遗物反映了独特的考古和文化特征。经过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扎达县文物局2017年至2020年的考古发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墓地东西长2000多米,南北宽500米。以桑大沟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墓葬分为石丘墓(1座)和土洞墓(52座)两大类。石墩墓用大石头砌成有竖孔的方形墓,墓底铺细砂石。根据总体形状,土洞墓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为单室土洞墓。长方形竖孔土坑墓,墓位于墓的一端墓平面近圆形,墓顶已毁,墓壁略呈弧形。B型为双室土洞墓。长方形竖孔坑式墓,两端各有一座墓。主墓室平面呈马蹄形,四壁略向外弯曲,次墓室呈圆形。C型为单室土洞墓,无墓道。墓口用鹅卵石封住,墓平面呈马蹄形,平顶。D型为土洞墓,有双墓和单墓,仅发现一座EM26。EM26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垂直洞穴丘,东部为西北-东南方向,西部为东北-西南方向。该墓位于两座墓的北端,平面呈马蹄形。墓壁略呈拱形,有豁口,顶部平坦。墓穴通道用沙子和少量石头填充,东西墓用大石头堵住。

随葬器物分为四大类:石板(以EM3为代表)、草编器(以EM4为代表)、木板(以M29为代表)、箱式木棺(以M26为代表)。埋葬方式有单人埋葬、双人埋葬、多人集体埋葬和二次剔骨埋葬四种,在一次埋葬的部分尸骨上发现了纺织品。埋葬姿势可分为三种:屈膝下葬、屈膝下葬和分尸下葬。

出土文物丰富,包括

桑达隆果墓地是探索藏西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了当时当地先民同时随葬有两种器物的传统,以及埋食、毁器的习俗。反映了以札达县为中心的西、东、南、中、中原地区传播的考古文化痕迹。

墓地出土的木俑为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墓葬出土的木俑相同。带柄铜镜的形状和特征也与新疆伊犁墓地出土的相似。三座墓葬中出土了6件金银饰品,其形状与附近的曲塔墓地和古鲁家墓地以及印度西北部的马拉里墓地和尼泊尔北部的桑宗墓地出土的相同或相似。这种金银面具十分罕见,集中在西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北麓,其年代从公元前300年持续到公元前500年。

根据碳测年,三大龙国墓地的年代为公元前366 ~ 668年,时间长达1000年。

桑达隆果墓地墓葬分布密集,断代关系复杂,墓葬形制多样,出土大量器物,展现了西藏西部早期考古文化特征,为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商业模式,以及其与喜马拉雅山南麓、新疆、中原等西藏地区的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c84c5a060091971094a6ae9af25be983.jpg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东区航拍。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东汉早中期遗存丰富。

涂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北麓。已发现三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父墓”,俗称范增墓。1号墓规模较小,3号墓可能是废弃墓。二号墓位于主围之下。自1977年发现以来,历经三代古人40多年的发掘。发掘工作从室外考古向室内考古转变,从野外考古发掘向发掘、保护、展示并重转变,是我国考古发掘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和范例。2014年至2020年,徐州博物馆主持发掘该墓,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了以新为首的发掘保护专家组,与多家科研基地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开展技术合作。目前,挖掘工作已基本结束。

土山二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底部有一个高约16米,直径近百米的圆形围栏。墓室南北长36米,方向165度。墓前是墓室,墓室后面有砖石门墙。墓室建在墓坑内,由耳室、坑道、前室、后室和回廊组成。这座墓是砖石结构的。除耳室为砖制外,其余墓室均为石墙、楔形砖顶,甬道、回廊两层券,前室、后室三层券。

墓上有四层石印,外有黄色石墙。石封范围东西16米,南北20米,每排18块,共计1250多块。黄肠石壁平面呈凸形,全长57米,高6.4米。

整个墓室大量使用石头、木头和土方。有4200多块石头,近1000立方米。大多数石头形状规则,打磨精细。石头上有180多个“正式工人”的名字。初步判断,石头来自多个采石场。木材主要用作封门墙、墓墙顶部和顶部装饰、横梁和地板的施工平台。经鉴定,材质多为柏树和杉木。

每个墓中根据其功能放置不同的陪葬品。东耳房是厨房房间;西耳室是马车室;隧道里发现了铅制的车马;在法国的东部

金属随葬品中,盘龙镂空青铜铺路头、战国青铜编钟、铁镜都很有特色。发现了六块铁镜,x光图像显示一些铁镜有精美的金银花纹。另一把环首铁刀上刻有“长乐未央夷后裔”字样。在东走廊的棺椁中发现了金叶、珍珠等踏青饰品,将踏青的出现提前到了东汉时期。

1f50a90d31be38012b38c5325535a834.jpg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东走廊、北走廊清理完毕后,

43a1aa73406514376ffaee76c75c6b50.jpg铁镜铁刀X射线图

此次发掘明确了东汉早期诸侯王墓的建造过程、建筑结构和建造方法。首次确认门洞上方铺木板支撑券顶的施工方法,是最早解决券顶不同方向连接的方法。通过券砖上的文字,明确了每座墓的名称和功能:前室为“前厅”,后室为“官(宫)室”,回廊为“易道”。

确认了东汉王侯与皇后合葬于同一洞穴的形式,首次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彩绘棺椁,并明确了东汉王侯(后)使用的是双层棺椁体系。墓壁上的浅沟痕证实了墓的第二次开启。墓主的彩漆木棺并排摆放在后室的棺床上,内棺为梓木,外棺为樟木,这是东汉王陵墓葬形制的首次确认。国王的葬服是用银和玉做的,王后是用镀金的铜和玉做的。随葬器物和衣着与史书记载基本一致。

在东汉墓葬的封土中发现了大量的西汉琵琶,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是一套重要的琵琶书写材料。封土出土琵琶4500余件,主要为西汉楚国官印,是继齐国印章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其中首次发现“内史存印”和“盖灌”。公章信息量巨大,对研究官制和疆域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泥上留下的痕迹,也为解决汉代文书传递和篆刻方法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

涂山二号墓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东汉早期和中期,刘英是最有可能的墓主人。《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刘英是光武帝的儿子。建武十五年(39年),立为楚王。两年后,他成了楚王。二十八年(52年),成彭城。明帝永平十八年(70年),因叛乱被弃,迁至丹阳泾县。第二年,他自杀了,并由一个封臣安葬。后于张三年(86年)重葬于彭城。墓中出土了1世纪中后期流行的带弧形花纹的铜镜和铁镜,早期用木板支撑屋顶的方法与随葬时代一致。墓中出土的银白色玉衣和双层漆棺与王侯的埋葬制度一致。特别是墓石上发现了许多“官十四年”的铭文,恰好是刘英来华的年份,进一步证实了墓主人就是楚王刘英。

陕西Xi少陵源第十六次全国墓葬工程:十六国时期的高级墓葬。

陕西省xi市第十六座少陵源国葬墓位于Xi南郊的少陵源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Xi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配合少陵源地区的基本建设,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的高级墓葬,编号为焦村M25、M26和赵衷村M100,共出土随葬品、泥塑建筑和壁画278件。

少陵源是Xi东南部的一个黄土沉积台地,位于浐河的东西两侧。海拔在470米到630米之间。16t

焦村M25为南北走向,由一个墓门、两个坑道、两个天井、一个坑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全长80.7米,进深18米。墓道有很长的斜坡,东西两侧有三层土台阶。墓的前中后都是土洞结构,顶部已经坍塌。墓道上方,自南向北排列着三座土雕建筑。第一座土雕塑建筑位于第一条隧道上方,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单体房屋,表面彩绘,底部装饰在阳台上。第二座泥塑楼位于第二条隧道上方,风格、高度、大小与第一座泥塑楼基本相同。第三座土雕楼位于墓室的最北部,仅保留了建筑的南部。

前中后四壁绘有壁画,大多已脱落,保存较差。碎片的内容可以在仪式图片,铭文和数字中看到。出土实物68件,有陶罐、陶井、陶炉、陶箱柜、方釉陶扁壶、九盘灯、武士俑、相思帽俑、十字髻俑、陶马俑等。

焦村M26呈南北走向,位于M25西侧。由墓室、坑道、前室、东室、后室组成,全长66.7米,深13.5米。墓葬盗掘严重,仅出土12件器物,包括骑马俑、九盘灯、陶罐、帐钩等。

赵衷村M100是南北向的,由一个墓门,两个洞,两个天井,四个壁龛,一个隧道,一个前室,一个东室和一个后室组成。全长80.74米,深11.86米。墓道有很长的斜坡,东西两侧有三层土台阶。地下东西两侧都有壁龛。第一天地下龛位保存完好,第二天地下龛位受到严重扰动。墓前室西侧,在与东室对称的位置做了一个半开的假门,留有下部。后屋东西两侧各放两张南北向的棺床。

墓门上方排列着三座土雕建筑,体量由南向北逐渐变大变宽,高度逐渐增高。第一座土雕楼为三层楼阁,自上而下呈阶梯状排列,中间的红板门紧闭。第二个洞顶泥塑建筑是单层房屋,宽三间,东西向屋脊。第三座泥塑建筑是单层房屋,没有顶,只有门框和左右对称的窗棂。壁画主要分布在地下二层北墙、西墙和东墙的底部。北墙上的壁画是单体建筑;西墙壁画绘有檐柱;东墙壁画类似西墙壁画。

此次发现的三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均为两室以上墓葬。它们应该是十六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和结构以及我国古代墓葬考古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三座墓葬,尤其是焦村的M25和赵衷村的M100,无论是整体形制、布局还是随葬品,既有明显的中原中华传统文化特征,又有少数民族文化特征。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反映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融合的历史演变。

此次发现的彩土雕塑建筑是中国传统古代民用建筑原型最接近的实例。

a89fcc3cf39534b88949d0c9bd16bb20.jpg陕西省Xi市少陵园第十六次全国盗墓工程墓上方泥土雕塑建筑全景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年韦雪一号墓:民族融合的聚落形态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是arc

2018年发掘了11处勘探点,主要确定了遗迹的大致范围,清理了部分墓地建筑遗迹。2019年考古工作分为勘探和发掘。经过勘探,了解了古墓的结构和规模。在2018年挖掘的基础上,扩大了挖掘面积,新部署了11个勘探方,总挖掘面积1564平方米。2020年,实地工作将是清理墓葬和墓葬,同时开展区域调查,寻找城市遗址、宗教设施等聚落要素,为了解这一地区的聚落形态提供新的视角。

该墓为多室墓,木、石结构。它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面为墓地建筑,平面为方形,由围墙、祭祀建筑、土封、回廊组成。艏楼墙建在平地上,地基用石头,上部用土坯。北墙和西墙都有排水沟。墙内有一个斗形的围挡,围挡四周是土坯墙。回廊在围墙和围场之间,是围场周围的通道。北墙有出入的门牌地址,保存完好。墓地东北角发现一座祭祀建筑,由两座石屋(编号F1、F2)组成。这座建筑的平面图是长方形的。1号楼北墙开门,门外是弧形石墙。楼内有五块羊肩胛骨叠在一起,方形木柱插在地上。这些遗存与文献记载一致,是重要的祭祀遗存。2号地址,位于1号地址的西北方,应该是守墓人的住处,东墙开。

地下部分由墓门、殉坑、照壁、地道、墓门、墓门、二层阶地、祭祀坑、三层阶地、砾石层、四层阶地、墓室组成。墓门位于墓室东侧,呈阶梯状。墓门两侧有两块生土梯田,墓门与墓道之间有一条地道。墓中发现一个殉难坑,六匹种马殉难。隧道是石头砌成的平面结构,顶部是双层棚木,墙体是土坯。

墓室由木头和石头组成,这与文献“墓室是方形的”是一致的.里面有五个大殿,方形墓的形状从这里开始”和“墓内建有五座庙宇”。它由一个主室,四个侧室,北1,北2,南1和南2组成,它们都是长方形的平顶。在顶部铺上棚木。主室东西呈长方形,东西长6.8米,南北宽4.25米。墙壁是石头做的,砖石中间有木梁。主墓东、西墙保存有4根木构件,东墙墓门北侧也保存有立柱。主室配有一张东西走向的棺床,用红砂岩砖铺成,放置棺材。棺床的西、南、北三面有两个平台,西平台上有一个祭坛,上面放着漆板。棺床下面有防潮炭层。棺材周围发现大量玻璃珠,推断棺材上有帘子。所有的棺材都被涂上了油漆和镀金。主室绘有壁画,大部分已经剥落,部分保存有白灰地战和黑红两色。在主墓中发现了两个人的骨头。

侧室位于主室的南北两侧,每侧各有两个房间。它通过一条过道与主室相连,过道里有木门。侧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米,南北宽2.4米。在侧室之间有一堵隔墙,在侧室的底部有一个木制的地板格栅,在四个角落和墙壁之间有柱子和过梁支撑顶部而不是木头。在北2侧室发现一张架空木床,出土大量皮革和织物。坟墓被盗洞严重扰乱。

有大量的绿松石、金箔、镶嵌绿松石的黄金雕像、颜料

根据出土的金器、丝织品等。墓内结合棚树的年轮,墓龄在8世纪中叶左右(年轮测得744年)。陵墓的规格相当高。据印章记载,墓主人是吐谷浑王,时代是吐蕃统治时期。

ae225eed8afec12697d4aabd20b76841.jpg墓位与环境。

b0095d5fd6bd575b8f8909b15bbf133c.jpg出土银印

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东夏朝遗址。

磨盘村山城,原名紫山山城,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城墙沿山脊和山腰而建,呈阔叶形,周长4549米。根据城内收藏的《南京路商印》等文字遗物,学界普遍认为该城应为东夏朝遗址。

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积极的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清理了三座城门和一座角楼,解剖了六段城墙,发掘了院落、大建基、小房屋、排水沟、灰坑等遗迹近80处,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通过发掘,确认该城后期为金元时期东北地方割据政权南靖城旧址,前期与大在渤海开国,率众保护东归娄故里,据东牟山而建城居住有关。

城门共7座,发掘表明东门平面近扇形,两门洞呈曲尺状分布,门洞内发现早晚时期遗物。北门平面呈拱形,两个门道同向排列。两处都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木门框,门楼内侧还有小房子。出土文物均为晚期遗存。北门东西两侧的城墙沿山势爬至转折处,设两座角楼。7号门内高外低。发现门道早晚上下叠放。后期门道用黄沙铺成,有门道、柱式基石、木脊。前期门道是石板铺的,里面有台阶。解剖4号门和5号门,发现门枢基石和兽面砖等晚期遗物。

对多段城墙的解剖表明,城墙分早晚两个阶段修建。早期的城墙建于7世纪末,整个城墙由石块交错拼接而成,墙宽3.5至4米不等。后期使用早期墙体,墙顶砌石,然后两边夯土加固,建于13世纪初。

晚期遗骨在市内分布广泛。通过调查,发现了近500种遗迹,特别是在西区,这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点地区。

中心区至少有11座形制相同的大型建筑,其中5座已被发掘,均为密集的基石建筑。以1号楼基址为例,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东西共五排基石,均经过人工修整,基石间距较小。大量蓝灰色建筑构件(瓦、板瓦、管瓦等。)、铁器、铜钱等在上述建筑中均有出土,其中4号楼地面可见近50厘米的炭化颗粒堆积,2号楼基址出土一枚青铜印章,前框刻有“督养收印”字样,纽扣右侧刻有“天台四年五月造”。结合玺官位置、建筑特征和炭化纹层的发现,推测中央建筑群应为东汉时期重要的官仓机构。

西区建筑整体朝东,东西向呈阶梯状分布。发现了20多个人工更衣台,8座带有f

山城有四个土墙围起来的院落。一号院位于中心区域,推测是一个铁器加工场所。2号院位于东区北侧,地势较高。院子里有一大片建筑工地,朝南。建筑桥台用鹅卵石和沙子铺成,桥台东、西、北三面用青砖覆盖。根据桥台上的柱网排列,建筑宽五间,深三间,屋盖青砖。大楼的南面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一条走道。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建筑构件,如一个吻,一个动物脸瓦,一个檐口瓦等。规格高。推测应该是东汉时期的祭祀或纪念建筑。

小房子一般都是半地穴形,多为方形圆角,边长4-5米。里面有一个火炕,部分已经重修,出土遗物很少。据推测,他们是驻军或平民住宅。

在中心区域采集到两块凤鸟纹瓦,出土的6号楼地基被晚期的5号楼地基叠加,损毁严重,但出土了大量红褐色的建筑构件。东区建筑较为完整,包括12座石建筑基座,其中7-11号楼东西向一字排开,12-18号楼南北向三列分布。建筑群南坡有东西向的排水沟,西侧有低矮的挡土墙,东侧紧靠城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院落;8-10号楼和12-18号楼平面为多边形,其余为矩形。出土文物多为红褐色,瓦体上多有网格纹、绳纹和雕刻符号。还发现了一个八瓣莲花瓦。早期遗存规格高,分布范围广,年代可能与城墙相当。在7-8世纪之间,具体的性质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确认。

1d2b63ffdef59551b587d1401be0aeed.jpg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

资料来源:报纸。

推荐阅读

姊姊与表姐-【2024年5月更新】

​姊姊与表姐今年十八岁,在本市XX大学上大一。他自幼爱好各种运动,身材健美,面貌英俊,一向是同学女生向往的对像。「弟,你回来啦……」少臣刚走进家门,就见到姐姐梦华从浴室沐浴出来,正用浴巾擦着长长的湿发。

2024-05-29

寂静的世界20作者:sy791230兰色懒猫-【2024年5月更新】

​第20话在某处? ? XAXA005:“大人,这是本部派员的所有资料,我仔细的查看过,怕有遗漏就全部拿过来了。前面10份是有机会接触到观察点行动的人员。第一份就是我的资料。”XAXA001:“你的看法是”XAXA005:“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刻

2024-05-29

淫乱老师-【2024年5月更新】

​? ? 老师有时会穿的好漂亮 简单的T SHIRT 短短的蓬蓬裙 显示她的好身材 每次 我都会盯着她的雪白双腿 有时风大 裙襬飘起来 可以看到她的大腿 粉白的让我魂不守捨 真希望风更大一点 有时觉得不应该 但是沒办法 我已长大啰 我想

2024-05-29

迷奸徒弟的女友-【2024年5月更新】

​当我第一次见到我徒弟洪松的女友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后悔!后悔爲什麽沒有先认识她,而先认识我老婆呢」她叫杨紫,当她亲切的唤我:「师父」时,语气并不嗲,但就是有让我有一种陶醉的。时值夏天,那迷人的杨紫

2024-05-29

我的奴隶生涯…一遇主-【2024年5月更新】

​一、遇主我叫圆圆,今年22岁了。客人们都说我长的就象我的名字,脸圆圆的,身体也是圆圆的,尤其是两个乳房,从衣服外就能看出圆圆的、大大的、挺挺的,好象两个调皮的婴儿时刻想跳出来,我的臀部往上翘着,圆圆的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