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人的栖息地与国家安全追求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散发出古蜀文明的第一缕光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2 浏览:

四川在线记者吴梦琳

国家安全档案馆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包括8座史前古城,分别是新津宝墩古城、大邑高山古城、大邑烟店古城、崇州紫竹古城、都江堰邙城、崇州双河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距今约4500-3700年。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被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随着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成果的发布,神奇灿烂的古蜀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蜀文明有其独立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三星堆遗址西南,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位于三星堆文化之前,也是蜀文化的源头。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是长江上游发现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

795a0bba23b4f0f0210c2b99710d3321.jpg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航拍照片

日前,当记者站在4500年前的废墟旁,眺望沃野平原时,不禁想象一个庞大而古老的王国是如何在这里形成的。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诸多考古成果一一呈现,这或许也解答了人们好奇的“三星堆从何而来”的诸多疑问。

成都平原的城市文明

从“宝墩文化”出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先后发现了新津宝墩古城、大邑高山古城、大邑烟店古城、崇州紫竹古城、都江堰邙城、崇州双河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八座史前古城,引起学术界关注,统称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

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古城位于三星堆文化之前,距今约4500-3700年,其中新津宝墩古城遗址最具代表性,故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走进新津宝墩村,四周是绿色的农田,可以看到一些凸起的夯土桩,明显是人工修建的。这是4500年前人们留下的墙。

200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进行了考古研究,从保存至今的泥堆中揭示了这个庞大城市群的起源和发展。

考古学家根据研究将宝墩文化分为四期:第一期宝墩文化,距今约4500-4200年;宝墩文化二期,距今约4200-4000年;宝墩文化的第三、四期,距今约4000-3700年。

在这八座古城中,大邑高山古城、新津宝墩古城、烟店古城、崇州紫竹古城建成时间最早,均为宝墩文化一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宝墩工作站副站长唐淼说,从城市的面积和分布来看,这4座城址都位于宝墩古城周边,其他3座城市都是“卫星城”。

91c44385955b5033bd1ac21687e8bf68.jpg宝墩古城遗址外墙右更子解剖部

宝墩古城是长江上游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也是长江流域第二大史前城址,仅次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它长近2000米,宽1500米,绕城6.2公里,占地276万平方米.这是成都平原人第一次定居生活的地方。

“据考古考证,宝墩古城分为内外双城圈,都是东北-西南走向,有南、东、西三个方向的两道城墙,东北方向内外城墙重叠,因为外面有河。内外城墙以相似的方式和形状建造,

宝墩古城不仅是规模宏大的城墙,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礼仪性公共建筑、夯土桥台等大型遗迹。还有一条环城路,最宽处约3米。道路分两层,下层铺粉砂,上层部分保留一层卵石,可见施工时经过精心处理。

汤淼说,虽然宝墩古城的布局可能不足以代表“筑城保君,筑国保民”的理念,但要组织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城墙并不容易。还有规划中的环城路和一组组大型公共建筑,都彰显了宝敦社的规划、组织和管理能力。

因此,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起源,也是成都平原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历史见证。

“与水相克”的古城变迁

大部分文明总是与水相伴而生,但很多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水斗争的历史,这一点在四川尤为明显。

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从不同年代古城之间的选址和建造方式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当时古蜀先民对水的“相抗”。

最早的四大古城,新津宝墩古城、大邑高山古城、烟店古城、崇州紫竹古城,城址均为单墙围壕。

“从选址来看,既靠近水源,又避开洪水;从设防技术上看,都是建在平地上,斜堆在城墙上,稍有敲打,没有夹板的束缚,堆积的土层厚薄不均;从城墙的结构来看,都是高耸的城墙,外面有沟渠。”据汤淼介绍,这一位置和建造方式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和溧阳平原的史前城址相似,但与黄河流域的史前城墙有较大不同。

汤淼说,这些位于长江流域的史前古城的建造方式,都有非常相似的治水功能。城墙的首要功能当然是防御,城墙与壕沟的高度差有利于防御外敌入侵;但同时,城墙挡水,护城河排水,避免洪水对古城的影响。另外,利用沟渠治水,适当控制进入城市的水量,既可以保护城市中的居民房屋,又可以管理水资源,为农业服务。

345f8322982b370e588ac6b1f88b8d19.jpg宝墩古城遗址右埂子西段探沟。

当宝墩开始修建外墙时,都江堰的邙城和崇州的双河古城两个城址也开始修建。这两座古城地势较高,位于岷江冲积扇后缘,靠近岷江入口。“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人们需要更多的居住场所;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宝墩古城等城址虽然还在使用,但由于位置较低,受到洪水的困扰。”汤淼说,因此,古蜀人迁徙到了岷江冲积扇后面地势较高的地区。

都江堰邙城和崇州双河古城的建造方法比较特殊。在单墙的基础上增加一面墙,形成双墙,进一步突出了防水功能。

其中都江堰邙城遗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残存下来的内外城墙。据考古考证,现存的内城墙宽5-20米,高1-3米;现有外墙宽5-15米,高1-2米。内外墙之间地势较低,像护城河。

到宝墩文化第三、四期,早期出现的城址大部分已废弃,古蜀先民首次进入平原腹地,建成温江鱼凫城和郫县古城两座新城址。

“这时,祖先不在了

每年5月起,成都平原迎来水稻插秧的农忙季节,连片的沃土一片新绿。而在4500年前,古蜀先民也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水稻。

据考古研究,在宝墩文化之前,川西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旱作农业和渔猎,但在宝墩文化时期,植物考古中对大型植物遗存和植硅石的浮选研究表明,当时古蜀人的经济结构已经向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转变。此外,水稻在农作物中的重要性在宝墩文化的各个时期都在上升。

那么,水稻种植的技术从何而来?

“长江中游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湖南玉蟾岩遗址。宝墩文化水稻种植技术很可能是从长江中游传过来的。”汤唯说。

6740174863e6a2e242297db069afb973.jpg宝墩古城遗址出土文物

除了种植水稻,在宝墩文化时期,古蜀人还开始驯化猪、狗等家畜,为古蜀文明乃至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

随着文明的发展,在宝墩文化晚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更稳定的食物来支持人口发展和社会分化,而成都平原腹地广阔的沃土更有利于以稻米为基础的商业发展,先民逐渐离开早期的城址,深入成都平原腹地。“环境考古结果表明,宝墩文化时期成都平原气候逐渐变得干燥寒冷,水域面积减少,使先民进入平原腹地成为可能。”汤淼说,随着水稻产量的增加、耕地的扩大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宝墩先民的阶级进一步分化,社会复杂程度加剧,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这说明稻粟耕作制和牲畜饲养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基础。“因此,宝墩遗址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的发祥地,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的最初发现,是天府农耕文明的成因,意义重大。”汤唯说。

发端的是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之后是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再到以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最后是以成都商业街船棺墓为代表的蜀晚期文化,勾勒出了2000年来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

作为古蜀文明的源头,宝墩文化中的诸多创新也深刻影响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古蜀文明创造。“比如宝墩文化中的制陶、石器技术、城市建筑技术、大型建筑遗址布局、小型建筑建造方法、水稻种植、生猪养殖等因素,都影响了三星堆文化和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唐淼说,应该说宝墩文化是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已经找到了重要的线索。三星堆文化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文明因素。

(图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人境?国保寻踪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发出古蜀文明第一缕曙光

成都考古发掘过哪些遗址?已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金沙遗址、舒鸣赵王陵、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舒鸣船棺遗址、王洛陵、全兴水镜街酿酒厂遗址、商代十二桥遗址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1929年春,当地农民严道成父子意外发现的一坑玉器石器,包括簋、璧、琮、玉圈、石珠等,共计300余件。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闻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助宣传、保护和调查,并将收集到的玉器交给美国人开设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

按购置价格计算的价值

青铜器、玉器和金器出土

三星堆遗址文物丰富,填补了中华文明演化序列中重要文物的空白。它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有助于探索早期人类政治组织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

人境?国保寻踪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发出古蜀文明第一缕曙光

四川有哪些考古遗址?

四川的考古遗址有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遗址、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十二桥遗址、王陵墓群、罗家坝遗址、茶马古道遗址、蜀道等。

1.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物有5000年的历史,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中,三星堆是最具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最具观赏性的文物之一。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轰动了世界考古界,将古蜀文明史提前了1500年,澄清了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系列永恒的谜团。

2.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遗址”最早是民工在挖掘树峰花园街工地时发现的。沉睡了3000年才被挖掘出来,“一觉醒来,触目惊心”。它的太阳鸟戒指非常漂亮。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相似,但没有城墙,大约相当于三星堆文化的最后一个时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转移。

3.琼瑶站点:

琼瑶历史悠久,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南朝到宋代,经历了八个多世纪。是四川已知古陶瓷窑址中烧制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纹饰最精美的名窑。南朝时期,化妆土被广泛用于美化陶瓷。在隋代,釉下彩绘画独树一帜。唐代至五代以釉下彩绘画著称,达到历史巅峰。五代至宋代,著名的“省油灯”被烧,极大地扩大了瓷器工业的生产范围。

琼瑶有13个瓷窑,其中唐世芳琼瑶遗址和古邑瓦窑山琼瑶遗址最为著名。1983年,四川省考古队在唐世芳琼瑶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1万多件各种成品文物。出土器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多,而且从制品到窑具,实物齐全,对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