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热搜上6.3万人点赞的“第一次吃华莱士”,看到开头我就哭了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2-27 浏览:

01

最近,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火了,浏览量高达1700多万:

“华莱士这么多人吃拉稀,为什么不投诉举报,反成为一个梗?”


点开之前,我以为评论区会从商业市场、品牌营销、还有概率论等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结果,点赞最高的回答,居然是这样一条朴实无华的留言:


“我们家小孩多,华莱士一开始10块钱3个汉堡,有固定的周几,好像是周四。

我以前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每到搞特价的这一天,我妈妈就会来接我放学,我可以吃到汉堡。

我喜欢吃辣的,就要香辣鸡腿堡。晚上还可以和妈妈一起睡觉,可以一直抱着妈妈。”


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的文字,看得我鼻子一酸,眼泪都快流下来。

很多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其实不知道,对于小县城出生的人来说,我们的童年回忆,不是肯德基,不是麦当劳,而是华莱士。

你只要在网上随便一搜,都能看到千千万万个普通人记录下的、让人破防的“华莱士文学”:


有人梦到已故多年的妈妈,在梦里她们一起去吃了华莱士的蜜汁烤鸡。

那是她童年时期最喜欢吃的东西,那个时候真好啊,有妈妈陪着她,跟她说说话。


有人说自己很恨“喷射战士”这个梗,因为华莱士圆了幼时的她对油炸食品渴望的梦。


有人记录下第一次带爸爸吃华莱士的经历,看着吃汉堡、喝可乐的爸爸,觉得他像小孩子一样可爱。

爸爸一直问她贵不贵,她说可乐和汉堡都是送的,爸爸才放心下来没有多问。


有人手里拿着华莱士的炸鸡腿,吃着吃着就哭了。

因为那是她的阿公,在40度的天气里,走了两公里,花了9块钱买的。

在城市小孩乐此不疲地发着“今天是疯狂星期四,V我50”的肯德基文学时,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仍有大批的县城青年没有吃过肯德基。

是华莱士、德克士、甚至是山寨版的“乡村基”、“麦肯基”填补了他们对油炸洋快餐的向往,构成了他们对于童年最温情的回忆。

02

和“华莱士文学”一样,掀起了小县城失语世界一角的,是这段时间引发热议的“打工仔小张”。

她拍了一个名为《如何如何》系列的视频,涨粉百万。

而这个系列的内容,教的是很多人眼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常识,比如:


《如何坐高铁》;

《如何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病》;

《如何坐地铁并换乘不同线路》;

《如何办银行卡》;

《如何在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点单》;

《如何一个人去吃海底捞》;

《如何订酒店》......

很多人看了这些标题,第一反应都是:“这也要教?这也有人看?”

点开评论区,你会明白,自己一直以来觉得司空见惯的常识,也许是别人的触不可及:


“不怕大家笑,我23岁了真没有坐过高铁。”


“没出过县的高中生真的需要这种科普视频。”


“真的很尴尬,第一次去星巴克,跟店员说:你好我要一杯星巴克。”

坐高铁、坐飞机、在星巴克点单、吃海底捞,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常。

然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在更广阔的县城以及农村地区,这些却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陌生世界。

从没出过县城的高中生、第一次去城里看病的中年人、不敢开口询问别人的社恐人士......

对他们来说,这种看似“无聊”的科普,真的很有必要。

真的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你不懂也没关系,很多人都不懂,我可以慢慢教你。

真正有见识的人,绝对不会把自己当成衡量万事万物的尺度,嘲笑别人没有见识。

因为每个人都存在着认知盲区,你看不到的地方,也许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

03

网上有位博主总结过一些“何不食肉糜”的论调:

“真的有人27岁还没有两万存款吗?”

“真的有人没钱看病吗?”

“真的有人住隔断吗?”

“真的有人不抢新款iPhone吗?”

“真的有人没坐过飞机吗?”


是啊,上网上久了,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有钱?

各大社交平台上,好像每个人都活得特别光鲜亮丽,每天除了吃饭健身,就是游泳泡澡拍照。

还得抽空去潜水,去啥啥岛旅游,去世界各地保护野生动物。


还有当下国产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不是出身优越的富二代、就是能力出众的精英。

他们顶着一张张没受过欺负的脸,过着不食人间烟火,只管谈情说爱的生活。

但事实却是:如果你年收入12万,你就大约处在全世界前1.04%的状态了。


如果你的年收入只有12万的一半,其实也已经处于全世界前6.7%的水平了。


小县城和农村,那些互联网外看不到的部分,也许才是整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就像戴玉华老师曾说:“除了中产阶级文化,我们已经看不见别的文化了。”


有些人,以为真正的见过世面,是说起豪车、名表、西餐礼仪、奢侈品种类头头是道。

但其实,见识不光是往上走的,能见到城市高楼大厦后面低矮拥挤的城中村,能见到那些在主流语境下沉默无声的十八线小乡村,也是一种见识。

04

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涓滴效应”,来源于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的一句话:

“把钱都给上层富人,希望它可以一滴一滴流到穷人手里。”


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人们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

钱和信息,都被富人截留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知识鸿沟,也越来越大。

之前一篇名为《底层残酷物语》的文章,有段话振聋发聩:

“主流世界都把视角聚焦在跑得飞快的一线城市,而把农村和来自农村的人忘在脑后。

比如你能想象你家楼下理发店的Kavine老师平常在想什么吗?

你能想象灯火辉煌的都市中,那些建筑工地的工人在想什么吗?

你能想象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真实的县城、农村世界和北上广深完全是两个没有共鸣、没有交集的世界。

就像是同一张纸上的两个圆圈,虽然在同一个空间,但几乎没有交集,两个圆圈之间也难以流动和沟通。

大部分的资源都属于那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圆圈里,而在农村那个圆圈里,虽然人数众多,但资源和机会却少得可怜,两者之间横着看不见的结界。”

我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那些处在互联网和社会边缘的人。

不要嘲笑他们没吃过肯德基、没坐过地铁,这只会暴露出你的无知。

要知道,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陆地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杰的回忆日记-【2024年5月更新】

​(一)阿智,小马,大条老爱跟我在经济学的课堂上屁他们的床上史阿智丈着180公分的身高,外加对电脑瞭解,可称的是睡遍繫上无敌手。小马他的长像是无话说的帅,就连身为男人的我也会羡慕。大条他有个相交很久的女

2024-05-30

福利跪骑在我上面-今晚住我宿舍吧-把她压在床上-【2024年5月

​跪骑在我上面吃暸饭后,陈力要和司珂去逛街,陈力还叫我和陈静一起去,我可不想面对司珂那张冷脸,再加上陈静也没有心思去逛,陈力就和司珂两人去暸,陈静见他们一走,就拎着我的耳朵,说要找个地方收拾我,我连声叫

2024-05-30

成熟嫩屄的诱惑-【2024年5月更新】

​我姐今年廿四岁,大我四岁。姐姐脸蛋甜美,肌肤白嫩。她的身段更是诱人。她身高172左右,玉腿修长,三围我估计该是36D-24-35,前挺后突,曲线迷人。我呢,也不差,身高180,相当英俊,体格健壮,「五」肢发达,那第五肢嘛

2024-05-30

我的研究生学姐-【2024年5月更新】

​? ?容是我一个大我一届却大我岁的学姊,个头小小的,有着有酒窝的可爱脸蛋,也有着虽然矮小,却相当恰当比例的身材,功课又好,可以说是个蛮完美的女人,可是也许是因玱^比同届的同学都大许多,因此大学四年来并沒有听

2024-05-30

赤色欲孽-【2024年5月更新】

​(上)一个工人造反派的新发现1、1966年,全国所有大学都停止了招生,可年轻人的革命热情却燃烧得比天都高,徐晓莉就是这样一个人。女人总是最狂热的运动来了以后,徐晓莉到图书馆里翻找的不再是自己的专业课。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