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揭秘:毛泽东为研究哪些问题拒连任国家主席?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3-19 浏览:

核心提示:1957年,他提出在二届全国人大不连任国家主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摆脱杂务,有时间研究重要问题……他所希望研究的重要问题包括两类,一类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毛泽东终其一生,都对学术研究兴趣浓厚。1957年,他提出在二届全国人大不连任国家主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摆脱杂务,有时间研究重要问题。他说:“……从1958年起让我暂时摆脱此任务,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问题。”“现在杂事太多,极端妨碍研究问题。”他所希望研究的重要问题包括两类,一类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1958年12月9日,他在审阅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他不担任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决定时,认为不担任国家主席,可以让自己“腾出较多的时间,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工作”。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工作,既是一项政治工作,也是一项学术研究工作。

揭秘:毛泽东为研究哪些问题拒连任国家主席?

毛泽东 资料图

毛泽东的学术研究兴趣,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代。当时,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通过寒窗苦读一举成名,然后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仍是很多读书人的理想。受这种传统影响,毛泽东最早的志向并不是投身革命,而是在学问上脱颖而出,成名成家。1910年秋,毛泽东第一次离开韶山,前往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一首诗,表达了自己一心向学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离开韶山后,毛泽东主要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间长达5年之久,他一生学问的基础奠定于此。当时,他的兴趣集中于文、史、哲3个领域,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史典籍和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他与老师、同学经常探讨、交流研究学问的方法。1915年6月25日,他在一封写给同学的信中,宣称自己“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1916年2月29日,他在写给另一位同学的信中,开列了77种书目,认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他还与同学组织了一个哲学研究小组,在老师杨昌济的指导下,定期研讨哲学和伦理学问题。

揭秘:毛泽东为研究哪些问题拒连任国家主席?

毛泽东 资料图

由于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一方面帝国主义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另一方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因此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并没有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去当一名学者,而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帝反军阀的职业革命家道路。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学术研究的兴趣一直保持着。工作之余,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就是读书。除了马列著作外,他读得最多的是中国古代文史典籍。而在中国古代文史典籍方面,毛泽东对《二十四史》下的功夫最深。

1952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根据他阅读古籍的需要,给他添置了一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此后,他对这部书反复阅读,手不释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 1975年,他已经82岁高龄,重病在身,由于患白内障,视力不好,但他还坚持读《二十四史》。自己不能看,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读给他听。后来他的一只眼睛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视力稍有恢复,他就自己读。从1952年到1976年长达24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不仅通读了《二十四史》,书中的许多人物传记,他还反复读过多遍,例如《南史》韦睿传、《新唐书》徐有功传和马周传、《后汉书》光武帝纪等,他至少读过5遍以上。阅读过程中,他写下了大量的批注。据统计,在这部木刻本的《二十四史》上,毛泽东在15种史上写下了198条批注,共计3583个字。

批注文字中,最少的是两个字,最多的一条写了914个字。除了批注文字外,毛泽东还作了大量的批画和圈点,批画和圈点的符号在书中随处可见。毛泽东对《二十四史》阅读之勤、用功之深、内容之熟、见解之精辟,很多专业的历史学者都难以望其项背。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不是专业学者但胜似专业学者的史学素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史实常有独到和精辟的论述,这与他熟读包括《二十四史》在内的古代历史典籍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亲自命名的“四星望月”是一道什么菜?

毛泽东用手中的竹筷指着蒸笼比画着,饶有风趣地说:“这个蒸笼象征大团圆的月亮,这四个碟子象征围着月亮的工、农、商、学群众,盼望红军的到来,我看就叫它‘四星望月’好不好?”

面对湘赣粤三省敌人对湘赣边界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的形势,为达到“围魏救赵”解井冈山之围的目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于1929年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开始向赣南闽西发展的伟大进军。

历经艰难困苦,粉碎敌人多次围追堵截,红四军第三纵队在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率领下从闽西回师赣南,一路上风餐露宿,疲惫不堪。于4月间来到江西省兴国县的古龙冈,毛泽东则带着一个警卫排先进入兴国县城,受到县委领导陈奇涵、胡灿的欢迎,陈胡凑钱请毛泽东打“牙祭”,吃兴国县的蒸笼米粉鱼。

揭秘:毛泽东为研究哪些问题拒连任国家主席?

蒸笼米粉鱼是用一个竹编的圆笼盛鱼,寓意为“合家团圆,吉庆有余”。

这天晚上,毛泽东等人在桌边坐定,他见桌上摆放个圆竹笼,颇像是十五的月亮,周围摆放着盛有油炸花生米、竹笋炒肉丝、炒鸡蛋、醋荞头的四个小碟,像是星星。

毛泽东夹块鱼片一尝,又鲜,又辣,又香,颇合他的湖南口味,便问:“这菜叫么子名字?”胡灿说:“家乡菜,没啥名字,土名叫米粉蒸鱼。”陈奇涵笑着说:“在皇宫,什么菜都有个漂亮的名字,今天这道菜就请毛委员起个名字吧!”

揭秘:毛泽东为研究哪些问题拒连任国家主席?

四星望月

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是该有个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顺’嘛!”接着,他用手中的竹筷指着蒸笼比画着,饶有风趣地说:“这个蒸笼象征大团圆的月亮,这四个碟子象征围着月亮的工、农、商、学群众,盼望红军的到来,我看就叫它‘四星望月’好不好?”大家被毛泽东奇妙的联想所折服,纷纷拍手叫好。

少顷,毛泽东诗兴大发,又为这道菜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上盘下盘,盘套盘,猪肉、米粉、芋头片

揭秘:毛泽东为研究哪些问题拒连任国家主席?

四星望月

下联是:

主料配料,料配料,酱油、辣椒、蒜头瓣

横批是:

四星望月

在场的人听后,无不佩服毛泽东为一道简单的菜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这和他后来选定四颗小星围着一颗大星的国旗图案,有着惊人的相似。

新中国成立后,这道菜受到很多领导人和文人雅士的称赞。

50年代郭沫若品尝“四星望月”时,称它是“天下第一菜”

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特地请兴国陈厨师上山做这道菜;

1972年12月邓小平重返兴国,指名要吃“四星望月”菜,说是重温历史;

1996年9月9曰,京九铁路通车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兴国,县委领导也专门为他准备了“四星望月”这道朴素的“革命菜”。

近年,“四星望月”不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亮相,还由兴国的台属带到了台湾、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