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鲜事521❤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社会事件

于谦-生命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

社会事件 发布日期: 2021-03-18 浏览:

于谦-生命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同许多英雄杰烈一样,在其登上历史舞台之时,都要经过一番艰苦考炼,方能惊世骇俗,炼化成为人杰。于谦是官宦,清官“烈火焚烧若等闲”,是于谦生命历程的第二种境界。

于谦从24岁中进士,到50岁丧父(翌年丧母),其间26年,是他居官清正廉明、心受“烈火焚烧”的时期。贪官当道,做名清官不仅要严于正身律己,而且要严防群小诬谤。明代另一位保卫京师的民族英雄袁崇焕有段名言:“勇猛图敌,敌必仇;振刷立功,众必忌。况任劳之必任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劳不厚;罪不大,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从来如此”。在众贪独清之时,谤书盈箧,毁言日至,自古至今,概莫能外。所以,专制时代,做名清官,既要净化自我,更要战胜群魔。于谦为官、任事,志在抚民、锄殄:“豺狼当道须锄殄,饿殍盈岐在抚巡”;“寄语郎官勤抚字,循良衣钵要人传”。他在河南,屡布大政,生平《行状》,列举十端:劝籴粮米,备物堰水,减价粜卖,诚祷祈雨,税粮折色,种树浚井,分豁差遣,修筑堤岸,抚赈流民,减征粮布。于谦任官江西、河南、山西时,昭雪冤囚、兴修水利、疏解流民、落狱论死,都是在烈火中焚烧其身。

第一,昭雪冤囚,疏劾贪官。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成进士,宣德元年(1426年)选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出使湖广,返京复命,疏劾贪功冒杀将吏,永乐帝下旨切责之。他守按江西,轻骑简从,遍历所部,延访父老,清理积案,厘革乡民之疾苦,平反冤狱以百数,“雪冤囚,数百人”。他疏奏陕西官校,掠民为害,诏遣御史,捕之问罪。他在山西,令“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他劾治“王府之以和买害民者,一道肃然”。他还不避权贵,清理官船货匿私盐者,河道以清。他巡抚地方时,办理个案,惩处贪吏,疏解积困,救民水火,“然公持重,不苟为名,凡所规画,莫不计久远”。不图急功近利,而求造福一方。按惩贪官,为民雪怨,“一方若涤,颂声满道”。

第二,咨访民隐,兴修水利。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这是两个多灾的地区。以河南为例,非旱即涝,遇上河决,汪洋千里,灾民遍野。山西也是十年九旱,北边兵荒,黎民受苦。于谦上任后,“遍历诸州县,察时所急、事所宜兴革,即草言之,一岁章数上”。他还奏免山西山陵役夫17000余人。宣正年间,黄河屡决。如宣德六年(1431年),于谦疏奏:开封等府,“夏秋水溢,田多淹没”。于谦殚心竭虑,治理河患。《明史》本传记载:“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水退民安,民众怀念。今开封城北辛庄尚有于谦督造的“镇河铁犀”,是其督率民众治理黄河的历史铁证。

第三,赈灾免赋,疏解流民。宣德间,河南、山西等地灾荒,于谦受命为巡抚御史。他处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是两者利益兼顾,而不是攀上损下。宣德十年(1435年),于谦疏奏:“河南连岁灾伤,人民艰食,乞减半取之。”获允。正统六年(1441年),他疏请开官仓、济穷民:“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其州、县官吏秩满当迁,“而预备粮储未完者,不得离任”。未完成任务者,不得异地做官。此疏诏行之。时山东、陕西流民,携家带眷,就食河南,20余万。此事处理不当,或会酿成民变。于谦行事慎重,妥善对待:一是请发官仓积粟赈济,二是奏令布政使授给田、牛、种,三是抚籍立乡都10万余户,四是请乡里有司监察之。由是,化解流民,定籍耕农,疏缓民瘼,安定社会。

第四,得罪宦官,落狱论死。于谦为官正直,上不贿要,下不纳赂。他每入京议事时,人问其何不橐金银、带土物,贿赂当路耶?谦笑而举其两袖曰:“吾惟有清风而已。”汴人诵其见志之诗,曰:“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史》本传亦载:于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他痛恨贪官污吏,将其比作吞食民羊的虎狼。其《犬》诗云:“于今多少闲狼虎,无益于民尽食羊”。好人谋事,小人谋人。谋人者怠于任事,谋事者疏于防身。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于谦在朝在省,革积弊,立新章,执法严,敢踬决,得罪了一些人。“太监王振持权势,以谦无私谒,属言官廷劾谦冤望”。于谦遭到诬奏,下狱论死。但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赦谦以大理寺少卿复往巡抚”。后得释,迁京官。一个官员不为民做点实事好事,百姓是不会伏阙恳留的。

于谦-生命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之为官、为人,恤民公廉,品行高洁:“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正如元好问在《薛明府去思口号》中所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于谦之所以能居官公廉,是缘于他“不辞辛苦出山林”,走出书斋,踏上仕途,便立下《咏煤炭》中的官箴偈言:“但愿苍生俱饱暖”。他一生清素,廉洁方正,“食不重味,衣不重裘,乡庐数椽,仅蔽风雨,薄田数亩,才供@③粥”。籍没之时,家无余赀。他步入仕途,众醉独醒,官场生涯,险象环生。廿年官宦,洁不同污,烈火焚烧,视若等闲。一个做官人,不经烈火焚烧其身,不能成为公廉清官。

古今中外,英烈雄杰,不经过烈火焚烧,不经受三灾八难,不能战胜群魔,也就不能成佛。

于谦成为清官,百姓景仰,建祠祀之,标明他将承担大任,生命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